张晓风散文精选段落摘抄~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1:01:26
张晓风散文精选段落摘抄~300字

张晓风散文精选段落摘抄~300字
张晓风散文精选段落摘抄~300字

张晓风散文精选段落摘抄~300字
1我无可避免的想到战争,想到人类最不可抵御的一种悲剧.我们这一代人像菌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战争的阴影里,我们的童年便在拥塞的火车上和颠簸的海船里度过.而你,我能给你怎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既不能回到诗一般的十九世纪,也不能隐向神话般的阿尔卑斯山,我们注定生活在这苦难的年代、以及苦难的中国.
孩子,每思及此,我就对你抱歉,人类的愚蠢和卑劣把自己陷在悲惨的命运里.而令,在这充满核子恐怖的地球上,我们有什么给新生的婴儿?不是金锁片,不是香摈酒,而是每人平均相当一百万吨TNT的核子威力.孩子,当你用完全信任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是否看得见那些残忍的武器正悬在你小小的摇篮上?以及你父母亲的大床上?——张晓风《初雪》
2坐在树根上,惊看枕月衾云的众枝柯,忽然,一滴水,棒喝似地打到头上.那枝柯间也有汉武帝所喜欢的承露盘吗?
真的,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来看神木呢?对生计而言,神木当然不及番石榴,又不及稻子麦子.
我们要稻子,要麦子,要番石榴,可是,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的确也想要一棵或很多棵神木.
我们要一个形象来把我们自己画给自己看,我们需要一则神话来把我们自己说给自己听:千年不移的真挚深情,阅尽风霜的泰然庄矜……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张晓风《在》
3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像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像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你们想,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张晓风《绿色的书简》
4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张晓风《春之怀古》
5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吵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张晓风《秋天 秋天》
6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美得那样凄凉.那次,刘告诉我他在梦里得了一句诗:“雾树芦花连江白.”意境是美极了,平仄却很拗口.想凑成一首绝句,却又不忍心改它.想联成古风,又苦再也吟不出相当的句子.至今那还只是一句诗,一种美而孤立的意境.
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我总是梦见奇异的色彩和悦人的形象.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鬣毛在风中飞扬.我梦见成群的野雁,在河滩的丛草中歇宿.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边际,远栽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一这些,都是我平日不曾见过的.最不能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张晓风《我喜欢》
7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美在过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卟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张晓风《花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