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13:50:16
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

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
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

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是《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条核心理念.探究教学也就自然成为科学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从新课程实施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有关科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不少.这虽然并不奇怪,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会影响科学探究性学习价值的实现.我联系本人在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谈一谈,科学探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x0d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时最短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x0d教育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这句话指明的不仅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宗旨: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的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如我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我出示了多种岩石的投影片,学生多数对蘑菇岩感兴趣,提出了不少关于蘑菇岩的问题,而对其它的几种岩石没有提出问题.我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它几种岩石,并问:“面对这些岩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石激起千重浪”,接下来又是学生一连串的发问:“在这几种岩石中,我国哪种岩石最多?主要产于我国的什么地方?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用途?……”2、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还要及时整理问题,帮助学生选择问题,将课堂上能研究的、要研究的问题突出出来.如我在教学《奇妙的指纹》一课时,如引导学生对“我的指纹与同桌一样吗?”作出猜想,并引导学生制定如何验证的方案.对如“为什么有指纹”等学生无法研究的问题可删选,对如“我的指纹和爸爸(妈妈)一样吗?”课堂上无法研究的问题可让学生带回家课后研究.如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探究热情高的问题,就明确提出当堂研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有较强的探究欲望,问题明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会收到更好效果.3、“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欲望.”这是一堂成功的科学课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根据观察现象本身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切忌为了完成探究的所有环节,而及早地进入所谓的正题.在实施“科学探究型”教学时,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是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险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x0d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提出尽可能多的假设和猜测,开阔学生思路.\x0d问题明确后,对探究结果的假设和预测是一重要环节.我们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展开充分地对话和沟通,让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互相接纳、赞赏、分享和互相帮助.如我在教学《雷电》这课时,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上,分别用细金属丝挂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然后摇动起电机,会出现什么现象,我先让学生猜想,探究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让他们大胆猜想,有的同学说,会相互吸引,有的同学说,会相互排斥,有的同学说会发生爆炸,有的认为会发出火花,有的说会有声音产生等等,我对他们的敢想提出了表扬.这些想法可能不全对,但说明了学生是动脑想问题了,对这个实验有了研究,有了自己的看法,这种能力正是我们科学课要培养的探究能力.再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课时,对声音地产生进行了多种猜想:“事物之间相互撞击产生声音,事物之间相互摩擦产生声音,事物之间相互挤压产生声音、事物震动产生声音……”这样做,要比让学生直接看现象,说结果效果强多了.只有在教学中经常地鼓励、诱导学生猜想,进行假设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不断得到培养.\x0d三、重视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切忌走极端,忽视学生对知识地掌握.\x0d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实践着.在今年我市举行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我们足以看到多数教师充分注意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并加以教师的悉心指导.可见,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方式的主流.不过,可能是我们在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中呆得太久了,头脑中以知识为中心的痕迹久久不能磨灭,多少有些“知识情结”,总自觉不自觉地回到知识中心的老路上,有形无形地摆脱不了重知识结论的束缚──在课堂小节谈收获一环节中,学生谈得最多的是知识层面上的,也很少教师引导学生对科学方法进行总结.为此,我们还要积极的倡导广大教师进行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活动.由于多种原因,也有教师在理解和实施探究式教学中也出现了偏差,有的教师将淡化知识、淡化结论理解为新课程中重视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在他们看来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其实,这种理解同样背离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意义.《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既作为科学学习方法,又作为科学学习内容出现,目的旨在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罗星凯在《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必须正视的问题》中说:“在我看来,对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这样的范畴谈何者更重要在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你说哪个更重要?我们过去的一些做法在于将知识本身看得太重,而不管知识如何获得,结果留给学生的本来十分重要的知识结论成了一堆死的东西,学生能力发展自然就淡不上了.现在我们就是要把那些流失掉的东西补回来,而且在知识上也要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说,要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更深入他们心灵的知识.为此,我们的智慧应该花在对“双赢”的追求上.”当今著名教育学者刘默耕说过:“我们要破除对‘知识’的偏见,知识并不只是那些死条条,正像科学并不是那一套套的书一样.知识也包括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的感受,包括他们从中领略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还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究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特别是对班级中内向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不可以把少数学生当成实现教案的工具;讨论和质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正是在这种讨论和质疑中,思维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在研讨和交流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更要怀着谦虚、耐心和宽容,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以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