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三知识点总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16 15:36:58
二和三知识点总结,

二和三知识点总结,
二和三知识点总结,

二和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①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②价值(是本质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概念、本质:★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和之前出现过的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固定)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如一斤苹果5元钱)②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③要求: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如花5元钱买了一斤苹果)②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③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这也是纸币虽没有价值,却能购买商品的原因;纸币仅是价值符号,本身无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2)纸币的优点: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又可避免铸币的磨损.
(3)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信用卡的含义和功能:★
(1)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
6、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不是所有的外币都是外汇)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只要是两种货币间,不一定非要与人民币之间)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二者成正比.
10、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2)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11、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而个别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低的(可以率先降价进行竞争),处于有利地位.
(2)这就是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1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在货币产生前,它由交换表现;在货币产生后,由价格表现.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它并不存在于每次具体的交换中,而是从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来看.
13、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他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他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如:大米涨价了也得买,金价涨了以后再买)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电磁炉与煤气灶).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如:汽车与汽油).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14、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1)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两个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①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②预期收入会影响消费;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反之则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15、消费的类型:★ (1)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6、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的含义: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4)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食品消费支出减少 ╳ 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减少 √
17、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人们消费行为主要受四种消费心理影响,具体如下:
① 从众心理:如追星现象、利用名人作广告都与这一心理有关.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 求异心理: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 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或人有我也的攀比心理. ④ 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是一种理性消费.
1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所谓适度消费,包含不滞后消费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①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②绿色消费体现、要求,即5R[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看体现.
②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具体表现有: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制经济的内容: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两方面:①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①个体经济②私营经济③外资经济.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A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B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注:(2)和(3)往往要结合起来答.
6、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7、公司的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8、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注:此外还要……
9、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1)劳动的重要性.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就业的作用.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④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职业平等观.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
11、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1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问:劳动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②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13、储蓄存款的种类:★(1)我国目前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2)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
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3)银行储蓄比较安全,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在提前支取而损失稍息的风险.
14、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1)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商业银行的含义:我国的商业银行有中国工商业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其一,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其二,贷款业务.它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
15、股票的特点:★
股票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同在的投资方式,其流通性也强.
16、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
(1)债券的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17、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2)种类: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3)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18、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1)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2)活期储蓄灵活方便,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但收益率比股票、债券低,与商业保险比,存款储蓄对意外事故等风险不具有赔偿责任.
(3)购买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4)购买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
(5)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补偿,是种化解风险的投资方式.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土地、资本、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等)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决定的.
(3)也是我国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2)公平的社会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它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5、我国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6、财政收入的来源:★ (1)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雉进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7、财政支出的种类:★ (1)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经济建设支出(占首位)、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8、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9、税收的含义:★
10、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三者的关系: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一、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 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第二、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注:经国家(税务部门)批准实施的税率调整不仅不违背税收的固定性,反而正是固定性的表现.
1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自觉纳税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
①由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③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偷税(欺骗、隐瞒方式少交、漏交),欠税(不按时缴,拖欠不交),骗税(骗取国家的税收优惠,如出口退税或税收减免),抗税(暴力拒交)
(3)公民必须增强纳税人意识
①既要依法自觉纳税.(依法纳税的义务意识)
②要监督税款征收和使用.(依法监督的权利意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价值规律或者市场的调节作用)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3)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张落反映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制定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②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甚至是不正当利益而不惜……)、盲目性(见到有利可图或无利可图时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时间差)等固有的弊端.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
(1)宏观调控的含义:(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①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如:通过价格调节、税率调节、利率调节)
② 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资源配置要以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宏观调控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行动上).
(2)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内容包括(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要求: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要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④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基础)、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9、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2)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这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实践证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3)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10、(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对外开放格局: 11、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什么是“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2)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3)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②在新形势下,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充分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进来)
③在新形势下,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走出去)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