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类似忠孝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词句 跪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21:30:40
请教类似忠孝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词句 跪谢

请教类似忠孝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词句 跪谢
请教类似忠孝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词句 跪谢

请教类似忠孝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词句 跪谢
我认为论语的都可以啊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i,敬重兄长),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一条:弟子……,分明最对小孩子说的.这一条教大家谨言慎行,切不能有开拓精神.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条教大家当官,抬高自己的威信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抬高自己的亲信(实质也是抬高自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这条前半句是真理,但后半句是教被统治的人学会忍耐.
4、刚、毅、木(朴实)、讷(ne ,慎言),近仁.
这条教大家做一个良民.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条有道理.
6、当仁,不让于师.
这条也有道理.可惜后来被孔子自己否定了.
7、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条告诉大家反思,自我批评是有道理的.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立身社会)也.
这条告诉大家有信用,有道理,但是不通俗,不如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条有意思,表面上是告诉大家进步的道理,实质上又有“必须要看别人,和别人比”的不良倾向.
11、以约(随时自律)失(错误)之者鲜矣.
这条也有道理,告诉大家“要记住怎么做是错误的”,让但是这也是一个大的方向错误,儒家始终也是这样,告诉大家不能怎样做,而从来不说应该怎么做.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条有道理.
1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讲求),闻义不能徙(xi ,迁移、听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条有道理,孔子批判了“学而无用”.
14、子绝四:毋(wu)意(猜测)、毋必(绝对肯定)、毋固、毋我.
这条更绝,每一句都有道理,但又相互矛盾,试想一下,照这条说的,没有任何正确的想法,(就是什么也不要想),换句话就是听上级领导的而自己什么也别想.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哲理,好深啊
16、言忠信,行笃(du全心全意)敬,虽蛮貊(mo,偏远)之邦行矣.
17、躬自厚(严于律己)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条是作人的道理,不过前面的道理说得很对,最后的目标却太世俗无聊了“则远怨矣”,就是为了不挨骂么
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这条是正确的,知错了,能改就改.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条说得是孝道,不过太过份了,(幸亏孔子时代人的寿命短,死得早,要是像现在这么长寿,子女就别干什么大事业了)
20、不患(担心)人之不己知(了解),患不知人也.
这条有一定道理,不过还是说“必须要看别人,和别人比”,别人的想法就那么重要吗?
21、放于利(私利)而行,多怨.
这条有道理,告诉大家不要太贪
2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条有道理,告诉大家不要因为现在自己能力不行而不努力进取.
2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次于“生而知之”).
这条告诉大家一个学习的方法就是“博学”
2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条有道理,心胸开阔些才好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条是屁话,就跟算命先生说得一样,两头堵,总有一头对
2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条有道理,少说多干是对的.
2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错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条所有的话都“有道理”,但再往后说,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知者”呢?
2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条对于有些人适用,即有“大德”“大谋”的人,本来就是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大谋,就无所谓了.
30、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这条有道理,不能人云亦云,没有实际根据就乱说
3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理解)而不愠(yun ,怨恨),不亦
君子乎?
这条有道理
33、(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真啰嗦,这条和第27条一样
3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浮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条看似有道理,但我们能苛求所有人都是所谓的“君子”吗?我看不如“野”“史”一点比较自在.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愁不安).
这条说得就是我,小人嘛,没有君子的胸怀,委委琐琐、每天发愁、走路靠边、下棋占角,难当君子啊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条有道理,要促成他人干好事,不过必须要搞清楚他干的是不是真正的好事
37、君子思不出其位.
这条也太过份了,要求行为循规蹈矩也就算了,想一想其它的也不行,真是管天管地啊
3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条有道理,要有大仁大智大勇
39、君子矜(jin 慎重)而不争,群而不党.
这条告诉读书人,有了不满也要忍着,更不能聚伙造反
4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不端)废言.
这条有道理,说得好不一定做得到,犯错误的人说的话也不一定都不对
4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后患),见得思义
.
这条≈绕口令
4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条告诉大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干涉他人“内政”
43、居(处在岗位)之无倦,行之以忠.
这条告诉大家要勤恳,要听话
4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条有道理,当官要以身作则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同上条
4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条还是老毛病,告诉大家怎样干不行而不告诉大家怎么做是正确的.而且道理也不对,“名正言顺”是不是
事就一定能成呢?反过来名不正言不顺事情干成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名是外在的,是外因,而干事情的能力才
是内因,所以这认为这条是本末倒置.
47、君子名(定下名份)之必可言(讲得出道理)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马虎)而已矣.
这条和上条一样,还是以“名”作为立足点,强调形式生于内容.
48、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条是一个很好的道理.但我们不能机械地执行.遇事要考虑多方面原因,该速战的不能为了等“时机成熟”
而错过了已经很好的时机,在不失大体的情况下先得一些小利也是不错的选择.
49、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yu)?(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新序.杂事三〉).
50、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出力)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悦).
这条有些道理,是给统治者说的治国之道
5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条有道理.
5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ai 倦而不得).
这条是难得的真理,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5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条是学习的道理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条有道理
5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这条有道理
5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条有道理,不过再加上一句“学不如干”就更好了.
5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
而未能之貌.)
58、子曰:“有教无类”.
这条好有道理喔,所有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试问孔子的学生又有几个农民呢?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不出差错),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这条明显是歪理,第一句“生死有命”是让穷人认为自己就应该穷,第一句又在讲“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庸
人哲学,第三句还凑合.
6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这条有一个绝佳的解释:“我十五岁就立志要办学(因为很赚钱),交三十两学费的只能站着听课,四十两的
可以问老师问题直到没有问题为此,交五十两可知明天考试的命题,六十两可以让老师专讲自己喜爱听的知识
,七十两就随便了学不学都能毕业.
6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条有道理,说的是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6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何矣.”
这条有道理,没必要老是想得太多,想两次就够了,剩下的边干边想.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条有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6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这条有道理,非而知之是不对的(可惜孔子却鼓吹“生而贵之”)
6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像流水一样),不舍昼夜.”
这条哲理
66、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i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条讲了持之以恒的道理
6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这条有道理,长江后浪推前浪
6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条说一个人要意志坚定
6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这条说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70、言必信,行必果.
这条有一定道理,言出必信,但干什么事在于行动和奋斗的过程,不在于结果,“不以成败论英雄”.
7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错字“己”应该是“已”)
这条看似有理,实际“行已有耻”本来有理,但以“君命”有目标,也太不值钱了.
7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犯言直上).”
7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条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也不能排除“盗亦有道”,梁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7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5、颜渊喟(kui)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坚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7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学知)而上达(探求道德),知我者其天乎.
这条说了一个良好的品质——“走自己的路”,然而孔子这句说得太空,他的思想是以他人的思想行为作为参
照的,所以“下学而上达”根本不可能.
77、过犹不及.
78、“闻斯行诸”—“求(冉求)也退,故进之;由(仲由)也兼之,故退之”.
79、既来之,则安之.
这条有道理
80、无可无不可.
这条废话,说的是“没有什么不行的”
81、曾子曰:“慎终(父母后事)追远(追念先祖),民德归厚矣.”
这条告诉大家对重视先人的后事,但孔子提出的目的的让百姓忠厚并且不思进取,永远生活的先人留下来的过
去.
8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条有道理
8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宽博)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条说把“仁”当成一项伟大事业来做
8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条说的“学以致用”的道理很好,但最后又以倒霉的“仁”为目标.
85、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显示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这条是其弟子对孔子的吹捧
86、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这条有道理
87、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怜悯)不能.
这条说的是“宽于待人”的道理
88、子夏曰:“大德不逾闲(界限),小德出入可也.”
这条说的是“不拘小节”,有道理.
89、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这条有道理,不能过分注意小事而忽视了大事.
9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这条说君子的改正错误,不过说“人皆见之”太过偏激了.
9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没有),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这条说的是学习要持之以恒,逐渐积累
92、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这半句有道理,但没有写出后半句“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后半句说这些农工业的小技能不能成大事
,君子是不干的.这一整句说明孔子从思想上还是鄙视劳动者的.孔子自己看不起我们这些“小道”没什么大
不了,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要听信孔子的屁话而看不起自己.
93、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计较),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9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有子)
这条是劝大家做事本分一些“本立而道生”,大家本分了,统治者也就“道生”了.
9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条本来是有道理的,告诉统治者要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安定,但是孔子把平均分配的范围限制在了“士大夫”
的贵族之内……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啊.
96、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贡)
这条和“己所不欲”是一个意思,有道理.
97、“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条我就不赞同,我认为:不学诗,以嘴言,不学礼,以腿立. 我们没必要干什么事都按固定的老套路,“走
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98、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不行)矣哉.
这条是半句,没什么意思
9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条有道理,说了人生下来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品行,但孔子又肯定了“生而贵之”的贵族遗传学说,真是自相
矛盾.
100、子曰:“辞,达而已矣.”
这条有道理,说话只要让人听明白就行了,不过这又和他说的“不学诗无以言”相矛盾.
101、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这条有道理,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一定要坚持.
10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条,我想问一下,您是不是老百姓,连这么残忍的话都拿来当作经典.这句的意思是这样的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大体意思是子贡问孔子,“假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只能满足‘粮食、军队、对统治者的信任’三个
中的两个,那么暂时去掉哪一个呢?” 孔子说“先不要粮食.要说死,人总是要死的,但没有统治者的威信,
国家就不存在了……”
呜呼,老百姓吃不饱饭饿死了没人管,而国家的绝对统治要维护,这是什么逻辑?难道百姓都饿死了,只剩下
几个肥头大耳的贵族,国家就能发展吗?难道这就是您孔老夫子所提倡的“仁”吗?
10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条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
10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条说:志士把“仁”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105有子曰:“礼之用,和(中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得心应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条也很荒谬,古之圣贤治国的自然和谐之道是正道,是内在的、自然的,而孔子却要求用外在的“礼”来节
制、指导和谐是不行的.这条体现了孔子重外在轻内在、重形式轻实质的形式主义思想,当然,这也是我国所
谓的“优良传统”.
106、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兑现)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这条有一些道理,但孔子又以外在的“义”“礼”作为最终目标,实在是……
10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
这条说了“礼”的重要,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事倍功半;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
;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做事没有条理;只是直率而不以礼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其实孔子这条理论恰巧是自掘坟墓,我们反过来看,没有“礼”的后果是多加辛苦、畏缩、尖刻等等,这些都
只是小问题,但如果只是片面强调“礼”,而忽视了“恭”“慎”“勇”“直”这些基的内在的品行,那后
果就不只是这些小问题了.
108、克己复礼为仁.
这条明显地阐明了孔子所谓的“仁”.遵守“礼”的要求就是“仁”,刚才我就说“礼”终究是外在的,内心
丑恶的人也可以精通礼节.
比如日·本· 鬼· 子,每天见面要礼节周全,但是却常常实行惨无人道的杀戮,战斗结束就把战刀擦干净放
整齐,但这刀再干净也归是满带血腥的屠刀.
10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这条中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孔子却更正“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
礼之人.” 说明两点,第一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并且认为劳动者天生就是贱种,劳动者应该接受自己贫穷的
现实并为此感到快乐.第二孔子认为富人的首要任务是学“礼”,而不必帮助穷人摆脱贫困.
1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说了,这条又在说“礼”
11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这条: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我认为“中庸是狗屁”
112、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这条好像又是半句
11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品性完美的人)矣.
这条第86条有
114、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1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食禄).
这条有道理,要先想怎么干事再想能得到什么.但是可怜的是孔子只把这一原则用在了“事君”上.
11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u 瞎子).
这条是说话的礼节,有道理.但孔子只知道礼节,而没有提到说话的内容.假使一个人再懂礼节,却说不出实
际内容,那才真是说话的大忌呢.
117、时(适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这条有一定道理,但说的还是“要以别人喜恶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这个可笑的道理
118、用之则行,舍(不用)之则藏.
这条有道理,能屈能伸
11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不及别人).
这条是孔子教育学生:要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恭维别人,才能做到通达. 请大家注意:这里的“质直”
并不是直率、正直的意思,而是孔子所谓的不偏不倚、合乎理法的“直”
1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信实)、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奉承),友善柔(口蜜腹剑),友
便佞(ning 夸夸其谈),损矣.
这条是交友的道理
121、不逆(猜测)诈(搞欺诈),不亿(臆度)不信,抑亦先觉者(最先觉察别人),是贤乎.
这条说的是要学会识人.当然这是一个好道理,能识人是好的,但孔子却过分鼓吹了“识人”的作用.
12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重视)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dan 惧怕)改.
这条有道理.
12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总结说出)”.
这条有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离经判道)矣夫.
这条说的是孔子的追求:学文、学礼,不离经叛道.
125、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这条有道理,要问心无愧就会无所畏惧
126、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条有道理
127、君子易事(事奉)而难说(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
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这条有道理,往往君子是很难侍候的,给他帮忙办事也不一定说你的好.
128、君子义以为质(基础),礼以行之,逊以出(表达)之,信以成之.
这条说了一个君子的标准(真是麻烦啊,所以我不作君子)
129、君子贞(坚守正道)而不谅(固执).
这条有道理,不能过于固执
13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色既衰,戒
之在得(贪多).
这条有道理,要戒色戒气戒贪
131、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位置)而众星拱之.
这条有道理,首先自己要有自己的道德.
132、多闻阙(que留下)疑,慎言其余,则寡(错)尤;多见阙疑,慎行其余,则寡悔.
这条说得道理,要多听多看,再从中选择有把握的.
13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这条是孔子的一个笑话,因为他已经多次提出“生而知之”是错误的,但在贵族面前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
”,真是个小人.
134、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条又说了孔子的保守思想,只敢于说而不做,只停在古人的成果上而不敢创新.
135、其言之不怍(zuo 惭愧),则为之也难.
这条有道理,讲大话的人越是说得肯定,话讲得也越离谱
136、君子忧道不忧贫.
这条啊……所以说孔子是富人不知道穷人的日子不好过啊
137、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条挺有道理,孔子幸亏没活到今天,要不然我早上去骂他个丫N的了.

忠臣不侍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