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写李煜的文章.(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4:07:57
谁有写李煜的文章.(600字)

谁有写李煜的文章.(600字)
谁有写李煜的文章.(600字)

谁有写李煜的文章.(600字)
李煜?特风花雪月的一个人.我很喜欢他的词,也写过关于他的文章,你自己写吧,我给你提供个思路.你可以选择一首你最熟悉的他的词,然后以词的先后顺序为思路展开,要了解他当时的心情和环境.我经常这样写,写张继时我就用的是枫桥夜泊

问君能有几多愁
提起李煜,大概凡是中国人,没有几个不会吟几句他的词中名句: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到“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位词宗皇帝给后人流下了太多的名词名句。
公认五代词人的颠峰是李煜,北宋词人的颠峰是柳永苏轼,南宋词人的颠峰是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不...

全部展开

问君能有几多愁
提起李煜,大概凡是中国人,没有几个不会吟几句他的词中名句: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到“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位词宗皇帝给后人流下了太多的名词名句。
公认五代词人的颠峰是李煜,北宋词人的颠峰是柳永苏轼,南宋词人的颠峰是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不可逾越。但,追究其真正的艺术成就,并不单单是留下多少精品,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这位李后主在词的发展史上承前启后,改变了词的发展轨迹,确立词的格调,使之成为真正能够与唐诗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分庭抗礼地位的一种文学形式,为后来宋词的辉煌灿烂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这么一个作用。
词的来源,一是敦煌曲子调,一是民间乐府的改变,目前流传下来的一般是从盛唐起逐渐流传。其实,在唐代已经有不少著名的诗人偶然也会写点词来点缀一下,如有名的李(白),白(居易)等等。但,有唐一代,真正的词宗大家并不多,温飞卿应该算是其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仍然是诗词兼工。
而且当时词的描写范围不是很广,格调不是很高,主要以花间派的艳情词为主:宫廷生活、歌舞宴饮、男女恋情、离愁别怨,不外如是。翻开从中晚唐到五代的《花间集》,就可一目了然。那时,词在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没有诗那么崇高的地位。如果说诗是抒发人生感慨、生平志向的正宗文学,是饭桌上的正餐,那么词至多是一点小甜点罢了。
直至到了五代中后期,特别是南唐,这种情况才逐渐有所改善。
由于地理条件优越,环境比较安定,南唐吸引了不少从北方流亡过来的劳力,出现了当时少有的繁荣气象。不少文人也聚集于此,过上了安定风雅的生活:“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为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歌者倚丝竹而歌之。”
其中的冯延巳、中主李璟便是其中代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评冯延巳“虽不失五代风格”,但已经“开北宋一代风气”。冯李二人那段关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与“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一问一答的词坛佳话,便也很好的体现了两人词的风格与情趣。
而真正使词成为士大夫文人抒发人生情感的重要文学载体的,便是中主李璟的儿子南唐后主--李煜了。
历史上的李煜出生于帝王之家,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其善于作词。他的前半生作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奢华,顺风顺水,所以作词的题材范围也没有超越《花间集》、冯延巳、其父李璟:或写宫廷生活、歌舞宴饮,如《玉楼春》之“晚妆初了明肌雪”篇、《浣溪沙》之“红日已高三丈透”篇,或是沿袭词的传统题材写男女恋情,如《一槲珠》之“晓妆初过”篇、《菩萨蛮》之“花明月暗笼轻雾”篇,或写离愁别怨,如《采桑子》之“庭前春逐红英尽”篇、《清平乐》之“别来春半”篇……
但纵然此时,也已经比较他的前辈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更多的表现出了一种与晚唐、五代花间词不同的清新风格:花间词往往意象细密堆砌,意绪隐约,但它更注重的是单纯的视觉意象的外在描绘,而且跳跃性太大,所以每每显得格局零乱纷散;而李煜的词则流动清晰许多,多以描述对象的心理活动,感情起伏为主线,将视觉意象贯穿在情绪主线之中来一一呈现,意象与意蕴的结合十分自然。
在此抄录一首花间派词人牛峤的《菩萨蛮》与李煜的《菩萨蛮》,各位不妨仔细比较一下,看看同样的主题,都是从女子一方角度来写男女幽会,又是同样的词牌,两者的具体区别:
牛词:“玉楼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李词:“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音铲,意:除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一个是秾丽香艳的词组不断:玉楼、冰簟、鸳鸯锦、香汗、辘轳、柳阴、蝉钗……,意象重叠稠密,令人目不暇接,却基本都是外在点缀,与主题关系不大。文学感染力自然削弱不少。
2 半世风华绝代姿
而李词则完全是一个连贯的动态过程,从首句的外在景象之“幽暗”就已经是在烘托“幽会”的气氛。而后面每一句都是女子偷跑出来的过程与动作的描写,来形象的表现少女幽会时候的又惊又喜,向心上人撒娇的微妙情感。
李煜的作品明显呈现的是一种连贯的动态过程,虽然字面仍显华丽,但已经转为抒情为主。写外部环境时,其实也是为了烘托、描写人的心理。因而,李煜的词在语言、意象上面显得清新,在结构、意脉上面显得完整连贯,表现力、感染力都更强。
而代表李煜最高成就的则是他在亡国以后的一系列词,主要描写亡国的愁苦、悔恨与绝望。如果说前期作品中那些男女离愁、情人幽会还有些不是真正的国君生活,而是通过揣摩他人心理的描写,有时不免做作。那亡国以后的这些痛苦绝望情绪则是李煜真正的体验,真情的流露,因而更真挚,更深切。无论《相见欢》中抒写的时光倏忽、人生长恨,还是《乌夜啼》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恍若一梦;无论是《浪淘沙》中的满怀愁绪,还是《虞美人》中的一腔伤感。都是源自内心,因而更加感人。
此时,李煜的词已经完全脱去了金镶玉嵌的秾丽香艳和脂粉色彩,更加减少了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显露的阻碍,使得自己胸中的真情倾泄而出。基本上全部采用白描的手法,完全摆脱了外在的描绘来烘托气氛,而是直接以自己的心境来观察事物,想象事物,自由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绪。
例如说自己最喜欢的李煜的这一首《浪淘沙》:
“帘外雨潺孱,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上半阕一开篇便是:春意渐老,令人惆怅;五更寒梦,静谧凄清;梦中欢娱,醒后孤寂;相互对比,悔恨痛苦的复杂情绪便已经跃然纸上。而到了下半阕,全面拓展:凭栏远眺,呼应梦境;亡国之痛,无可奈何;一声长叹,余音不绝。结尾句又与开头呼应,写出了一种涵义复杂、连绵不绝的“春去也”的悲哀与无奈。
这首词完全以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呈露来贯穿意象,即所谓的以情而御景,在结构上回环往复,收尾呼应,给人以清晰完整而又流动不息的感觉。
此时的李煜,写的是以往从未有人写过的亡国君主的故国之情,词中流露的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常,哀叹命运等更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强烈情绪,艺术感染力大大增强。更由于李煜采用唐五代以来词人少见的白描手法,以清新语言来写情,意象流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说,此时的词,在李煜手中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摆脱了相对于诗而言,比较附属的地位,也为有宋一代作为宋词主流的婉约派词作定下了基调与格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