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读者》上的“父亲快跑”的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4:13:18
求《读者》上的“父亲快跑”的读后感

求《读者》上的“父亲快跑”的读后感
求《读者》上的“父亲快跑”的读后感

求《读者》上的“父亲快跑”的读后感
1
  在观看这部电视剧之前,我特意花了些时间上网搜索观看此片后众人的看法,我的目的极不光彩,因为我想的是要是众人一致说好,那么我就拼了命地看不好的地方,而后用幸灾乐祸的语调吹一吹凉风,弹一弹“国产主流电视剧不过尔尔”的老调.结果一天下来我却看到的是毁誉参半,没办法,我只好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了.
  2
  在一系列的赞誉中,很有一部分来自于一群喜欢标榜自己精神独立的半吊子愤青,他们常常对于国产电视剧持不屑的态度,缘起于对近几年来的古装版现代剧和戏说版官场剧有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又不喜欢看过去的说教式黄金强档,当终于有了这样一个剑走偏锋的许三多同志时,感觉“这滋味特别”,于是把用在李某某、黄某某和某某姐姐身上的残留的兴趣放到这个半傻不痴的小子身上,高呼着“我们也要不抛弃不放弃”,转过头去又开始沉迷于一直都在对其骂骂咧咧的金钱游戏和暧昧的男欢女爱……哎,没办法,谁叫这是一个娱乐精神至上的“好日子”呢?
  其实就他们的思维思考下去,许三多同志还是没有逃脱说教的模式,不过用了这样一种非主流的方式,来富有趣味地表达了一个主流式的主题,而这一主题,不过是他们抛弃了传统的说教之后,连带着一起抛弃了的人本应有的骨气和为人的认真.不过,即便他们是这样想也仍然是对自己鉴赏能力的高估,因为他们并不曾真正懂得这部片子到底要说什么.
  在我看来,要说是通过许三多这个主角来表现我前面所说的这一主题还过于勉强,应该更多地是在说他的迷惑,从一开始他就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伍班副会大声地吼道:“你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吧!”作为一个立志要当个好兵,当第一名的兵的人,伍六一最看不起许三多的不是他的笨,而是他的浑浑噩噩,正是这样的浑浑噩噩才让他不知道立正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怎样做好自己,不知道替别人着想,即便那个人是世界上待他最好的人.
  许三多想通的第一件事情是不让父亲带自己回家,对于伍六一来说,这是因为不能放弃自己在这条奋斗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而对于许三多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离开了部队就再没有机会给他来获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将一辈子活在父亲粗暴的统治下,永远没有自己的思维.他成功了,很多人归结为“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信条的胜利,这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我们不是为了这个信条而相信信条,而是为了我们的目的而相信信条,放弃该放弃的,坚持该坚持的,一定要有这样的决绝,才可能获得自己独立的思想.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许三多的影子,我们一开始的时候都是浑浑噩噩的,都会迷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许三多代表着我们混乱的思维在努力寻找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会喜欢上许三多,不过是找到了那一点点自己未曾发现的心灵契合点.
  3
  而一系列的诋毁则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巨大心灵创伤的退伍老兵们,声泪俱下地诉说着部队的黑暗和该片的不真实,说许三多同志要真是进了部队,不死也就剩半条命,进而批评作者之严重脱离实际,或过于主流化.还有一部分则是煞有品位地指出这部片子无非是一部中国版的《阿甘正传》,无论是主角的傻、能跑、参军之后表现出的优秀,无不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完整的抄……哦,不,应该按照小四同志的说法,借鉴,完整的借鉴.
  我认为我们应该肯定导演与编剧的努力,准确地把握住了士兵的主流心态,而没有故意地拔高.那退伍老兵的批评应该怎样看待呢?可能当兵那些日子真的让他们感受到了世间黑暗的一面,但试问世间何处又不是如此呢?反过来再问一句,为什么还有很多的退伍军人对于自己在部队的日子始终念念不忘,甚至认为那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呢?我想其原因还是这一点,即他们感受到的军队的主流精神和与之相通的片中反应出的众多人物的那种特殊的军人气质.
  4
  我发觉我越发地容易宽容人了,可能是“平常心”太多了吧,这样说似乎是对吴哲的不屑,其实我是喜欢吴哲的,最主要的原因倒不是他口中所称的平常心和他的文武兼备,而着实是他对于袁朗的人格摧残性训练方式的对抗方式:我要赢得机会和你平等地站在一起,然后告诉你错了,只有这样我才算真正地战胜了你,否则就算我的失败,我也没资格来说你错了.是的,平常心下的真正不平常的心,这样的执著才是真正的大智慧,面对这样的真正的大智慧,智慧的袁朗也不得不敬佩有加.
  倘若是按照主流电视剧的写法,吴哲一角应该会成为两个极端,一是革命理想的忠实卫道者,二是终极愤世嫉俗者,但这样写无疑将使吴哲真正成为这部戏的配角,只有把他写成现在这样才能赋予他独立的精神,活的存在,才能使人真正信服.
  而在现实生活中,吴哲这样的人太少了,很多人都是在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开始攻击那些所谓的使自己不能成功的看似合理的条件,或者是鄙视那些已经成功的人,说不知道他们采用了什么龌龊的手段云云.对于他们,我只能说“平常心,平常心”了,虽然他们不能体会这句“平常心”的含义,可我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5
  说了“大智”,似乎就应该说说“大勇”.那么应该是谁呢?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把这一票投给伍六一,我也不例外,就是因为高连长送给他的四个字:“宁折不弯”.这四个字太宝贵了,足可以使人为之动容.因为宁折不弯,他凡事必争强斗胜;因为宁折不弯,他可以拼到废了一条腿,真不知作者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是不是也和我看的时候一样觉得惋惜.
  我一直相信一点:勇气能带来智慧不具备的东西,在伍六一身上就是如此.因为勇气,他能够直言不讳地道出事物的真相;因为勇气,他总是能在紧急情况出现时做出最冷静最正确的判断;因为勇气,他会拒绝部队提出的让他去当司务长,这绝不是他嫌这个工作太无聊,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怜悯,他要做的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哪怕是用一条腿站着,他也会选择在风暴中伫立.没有犹犹豫豫,没有瞻前顾后,伍六一,你才是钢七连那六个字领悟最透彻的人!
  我们太需要这种勇气了,举起手中那把利剑,不管全身是否伤痕累累,不管这一剑砍下去自己还能否站起来,也不管对手眼中是讥讽还是不屑,都要高高地举起,用尽毕身的力气,做生命的最后一击!
  6
  我一直认为成才这一角色是以许三多的相对面存在的,所以他才能成为这部戏的男二号.从一开始的巧言令色对照三多的口拙舌笨,到新兵连的优秀对照三多的迟钝,再到中期的浮躁对照三多的扎实,又到袁朗对其的刻薄对照对待三多的偏好.成才一开始的时候以为自己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所以他兴致勃勃地追求,不在乎旁人眼光地追求,哪怕是被人说“精得像鬼”,哪怕是决意离开七连时被众人唾弃.他把这些看成是成功路上需要抛弃的东西,直到被袁朗看穿说穿.我相信很多人在看这场戏的时候心中都有一股快感,觉得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成才”这个名字的讽刺含义,而对于后来成才能够再进A大队很不高兴,觉得作者搞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尾而显得过于庸俗.
  但是,这只是成才作为许三多相对面的表面意义,其深层意义在于:一开始的时候,成才觉得自己知道自己要找什么,而许三多不知道,那就是活着的意义,于是成才按照自己想的路走下去,可事实证明他理解错了;而三多浑浑噩噩地走着,在不断地体验中体会了父亲告诉自己的“好好活”是什么意思,最后反倒是他来鼓励成才要“好好活”,而成才也在袁朗评价了他一通之后才终于知道原来自己错了,最后终于找回了自我.袁朗的评价不是来自于在道德层次上站到了比其他人高的高度,而是来自于他自己切身的人生经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看到成才的时候就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使骄傲的成才真正地信服.
  正如我前面说每个人心里都有许三多的影子,其实我们的心里还有成才的影子.有时候,我们像三多一样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有时候我们像成才一样自以为找到了,而其实我们是不知道.这二者合起来才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对自身的迷惑,对世界的迷惑.可是,我们能像这群非主流的士兵一样做主流的“突击”吗?或许我们应该像三多一样,在这条寻找自我的路上继续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