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和丰乐亭游春的理解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9:23:03
游山西村和丰乐亭游春的理解快

游山西村和丰乐亭游春的理解快
游山西村和丰乐亭游春的理解

游山西村和丰乐亭游春的理解快
丰乐亭游春
将要偏西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树和青翠的山峰,
广阔的原野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边无涯.
游人们顾不得春天即将结束,
还在亭前来来往往,踏着地上的落花.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
《丰乐亭游春》(其三)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
(1)“草惹行襟絮拂衣”是写春景名句,试析“惹”与“拂”两字使用的妙处.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惹”有招惹之意,写出了春草茂盛,生机勃勃,主动牵惹游人衣襟的样子;“拂”有轻轻拂过之意,写出柳絮纷飞,洒落在游人身上的样子.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后两句是如何表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第一首诗中借太守插花醇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第二首则通过对天已暮、春将归时,游人不管这些,依旧踏花赏春情况的描写,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缠绵酣畅.
游山西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
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
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
该诗写于1167年(南宋孝宗 乾道三年),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烤乳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1]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了山环水绕,草木自渐浓郁,蜿蜒的山径也越来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无路可走之际,突然看见绿柳飘飘,花团锦簇,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本联富深刻的哲理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中,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希望.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夜游,随时拄着拐杖来拜访,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