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究竟是为了纪念吴子胥还是介子推?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吴子胥,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到底是谁?谁知道正确答案?能否提供相关史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7:11:03
寒食节究竟是为了纪念吴子胥还是介子推?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吴子胥,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到底是谁?谁知道正确答案?能否提供相关史料?

寒食节究竟是为了纪念吴子胥还是介子推?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吴子胥,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到底是谁?谁知道正确答案?能否提供相关史料?
寒食节究竟是为了纪念吴子胥还是介子推?
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吴子胥,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到底是谁?谁知道正确答案?能否提供相关史料?

寒食节究竟是为了纪念吴子胥还是介子推?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吴子胥,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到底是谁?谁知道正确答案?能否提供相关史料?
1、 "寒食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几天,说法不一.寒食,顾名恩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还得从寒食节的来历说起.传说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省)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他们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美开当太子,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为了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国外.晋国贤臣介子推(又叫介之推)等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有一年,重耳在断伙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文加,使他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公子围(重耳的异母兄弟),得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代抱不平,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帖,上面写着:"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在流亡国外期间,介子推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国君忘记了对他奖赏,心里大力不安.接着,重耳赶紧派人找介子推.不久,差人禀报:介子推已进绵山隐居了.深感惭愧的晋文公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想趁林中起火后,介于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可是,一连烧了三夭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庄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对此内疚于心,十分惋惜,便下令把介子椎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子推祠堂.后人又把界休县改为介休县.介子推死的时候,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他是火饶死的,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到了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 2、【寒食节介绍】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寒食节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寒食节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江苏镇江有寒食节食具京扛侪"京扛侪".《国民生活历》说:“京口(镇江)以其为寒具.脐为六角形,谓京扛侪.”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我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寒食节诗歌】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心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