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点击顾炎武治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2:18:20
品读点击顾炎武治学

品读点击顾炎武治学
品读点击顾炎武治学

品读点击顾炎武治学
顾炎武(1613-nbsp;1682)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nbsp;nbsp;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nbsp;nbsp;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编辑本段]学术贡献nbsp;nbsp;顾炎武把古韵分为10部,其中有4部成为定论,即歌部、阳部、耕部、蒸部.其余几部也都粗具规模,后来各家古韵分部,都是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加细加详.nbsp;nbsp;nbsp;顾炎武在音韵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用离析“唐韵“nbsp;(实际是《广韵》)的方法研究古韵.宋人也曾研究古韵,但把《唐韵》的每一个韵部看成一个整体,没有想到把它们拆开,因此,尽管把韵部定得很宽,仍然不免出韵.另一个极端是遇字逐个解决,没有注意到语音的系统性.顾炎武则把某些韵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重新与其他的韵部合并.这样有分有合,既照顾了语音的系统性,又照顾了语音的历史发展.他首先废弃平水韵,回到“唐韵“.比如把尤韵一部分字如“丘”、“谋”归入“之咍”部,这就是“离析唐韵”,回到古韵.再比如把支、麻、庚三韵各分为二,屋韵分为三,令它们归入不同的古韵部,充分体现了古今语音系统的差别.他的这种离析工作,直到今天大家还公认是很有价值的.其次,他最先提出用入声配阴声.《诗经》常常有入声字跟阴声字押韵,以及一个字有去入两读的现象,顾炎武从这些现象中认识到,除了收唇音的入声缉、合等韵没有相应的阴声韵以外,入声都应该配阴声.在古音学的分部问题上,有阴阳入三分法,有阴阳两分法,按两分法说,他的作法是对的.nbsp;nbsp;nbsp;顾炎武在古音学的研究中,一方面有理论的建树,另一方面有对大量材料的分析,所以后来被学者誉为古音学的奠基者.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音学五书》中.[编辑本段]人物轶事nbsp;nbsp;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创一种新的治学门径,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nbsp;nbsp;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他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nbsp;nbsp;明亡,与归庄等人以匡复故明为志,在南明政权下两次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并决意不与清nbsp;廷合作.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拒不就荐;次年,更誓死不入《明史》馆.此后,客居山西、陕西,潜心著述不再入世.nbsp;nbsp;在北游的二十余年中,顾炎武遍游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行了万里路,也读了万卷书.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nbsp;nbsp;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nbsp;nbsp;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nbsp;nbsp;nbsp;顾炎武终身为反清事业奋斗奔波,这与国破家亡的经历和他一直受到的良好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杀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