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居易的故事、古诗、词.(和作者在写此诗时的朝代背景)和你对此诗的赏评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6:43:06
关于白居易的故事、古诗、词.(和作者在写此诗时的朝代背景)和你对此诗的赏评分析,

关于白居易的故事、古诗、词.(和作者在写此诗时的朝代背景)和你对此诗的赏评分析,
关于白居易的故事、古诗、词.(和作者在写此诗时的朝代背景)和你对此诗的赏评分析,

关于白居易的故事、古诗、词.(和作者在写此诗时的朝代背景)和你对此诗的赏评分析,
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作品原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787年(贞元三年),作者当时未满16岁.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品赏析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