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古至今守边(海)疆名将的名字和事迹以及朝代至少写4个,越多给越多的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6:05:44
中国从古至今守边(海)疆名将的名字和事迹以及朝代至少写4个,越多给越多的分

中国从古至今守边(海)疆名将的名字和事迹以及朝代至少写4个,越多给越多的分
中国从古至今守边(海)疆名将的名字和事迹以及朝代
至少写4个,越多给越多的分

中国从古至今守边(海)疆名将的名字和事迹以及朝代至少写4个,越多给越多的分
李牧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汉族.战国时期赵国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受封赵国武安君.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齮(又称樊於期)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赵首10万.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 李牧
  的方针,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桓齮仅率少量亲随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齮之首(此头后来被荆轲经过友好协商,借去作见面礼刺杀秦王去了).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这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4)李牧一却秦军.由于秦国著名将领白起的封号是武安君,李牧击退秦军以后,赵王迁说:“李牧是寡人的白起”,因而封李牧为武安君.由此也可以看出赵王迁当时对李牧的倚重态度.此战,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得知敌军识其意图,诱其出战,全歼于野时,遂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战时,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大破秦军----------------------------- 王崇古(1515年-1588年),字学甫,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南)人.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历任安庆、汝宁知府,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右佥都御史,终兵部尚书.
  功著边陲累升迁
  王崇古是明朝有名的守边将领之一.当时,倭寇是沿海地区的主要祸患.王崇古在常镇任兵备副使时,曾在夏港把倭寇打得大败.当倭寇逃走时,他率兵一直追至靖江,将其歼灭.以后,同俞大猷多次出海,袭击倭寇,立下战功,晋升为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崇古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他喜欢兵法,而且注重研究地形,到宁夏后,对边塞的各险要地势,大都作过调查.平时,他身先士卒,督修战守工事,做好边地防务工作.还注意侦察敌情,瓦解敌人.一遇有利时机就率领士兵主动出击,袭扰敌人的巢穴.由于王崇古采取了这些措施,敌人多次入侵其它地域,而“宁夏独完”.因镇守宁夏有功,王崇古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当时,河套一带为吉能(东蒙古人鞑靼吉囊之子)所占,他们不断向内地袭扰.总督陈其学既无兵略之才,又无指挥之能,屡战屡败,不少将士白白牺牲.为了解除吉能对陕西、宁夏、甘肃的威胁,扭转不利局面,朝廷提拔王崇古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王崇古一到任,采取一系列措施,重新作了部署安排.他把权力下放,要求抚臣用军法指挥战争,并绘成地图,拟定作战方案,分别交给赵岢、雷龙诸将.由于加强了防范,准备充分,加上指挥得力,因此,使边境局势逐渐好转.着力免袭扰河东一带时,他指挥大将雷龙偷偷出兵兴武,去袭击着力免的营寨,杀死和俘虏很多敌人.当吉能又一次犯边时,他迅速指挥边防部队前去阻击,并移营于白城子,同时令雷龙由花马池、长城关出兵,去进行攻击,结果大胜返而.
  王崇古在陕七年,因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右都御史.
  收复俺答除边患
  霍去病生平简介
  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
  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一次战斗中,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
  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一带)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又称焉支山,今甘肃民乐县东)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为了扩大战果,决心继续作战,彻底消灭河西匈奴军.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郡治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
  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这次作战,霍去病以惊人的胆略,在无后方支援和其它部队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骑兵作战的特点,突飞猛进,灵活机动,深入匈奴军侧后2000余里,消灭匈奴军于祁连山麓,取得了河西之战的重大胜利,也创造了我国古代骑兵作战的典型战例.
  霍去病献身军旅,舍生忘死,从不以家为念.一次,汉武帝为其建造了一所漂亮的住宅,请他前往观看,他回答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公元前117年,截去病病死,年仅24岁.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人,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解放后,傅作义担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熊廷弼(1569~1625) 明代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汉族,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楚党.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
  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尽释被税监王虎冤系狱者多人,并上撤矿疏,以能擢为监察御史.《明史》称其“有胆知兵,善左右射”,“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三十六年巡按辽东.面对辽东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特别是后金势力兴起,提出保卫辽东的方略——“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并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实行军屯,建粮仓十七所,三年之内屯积粮谷三十万石.修建七百余里的边墙以及城池七座、墩台一百余座,按劾将吏,军纪大振. 四十七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号称四十七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逮捕了准备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前辽东经略杨镐被熊廷弼逮解进京下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李成梁之子,萨尔浒大败中唯一没有被歼灭的一路总兵)被召回北京后自杀.熊廷弼在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八月,时明神宗方死,明光宗即位.努尔哈赤再率兵攻打沈阳,熊廷弼亲自督阵,击退后金,于是辽东局势初步稳定下来. 熹宗初立,此时杨镐的叔父杨渊怪熊廷弼不肯保奏杨镐,反把他押解进京,所以联手与熊廷弼不睦的御史冯三元、大学士顾慥、尚书姚宗文等上疏弹劾熊廷弼,说熊廷弼在边地假名增税,勒索小民,声言筑城御敌,实是误国欺君.明熹宗下诏熊廷弼于狱.左辅杨涟上疏挽救,才下旨革熊廷弼职.朝廷以袁应泰代.在天启元年(1621)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畏罪自杀,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 明熹宗再度起用熊廷弼,熊廷弼被召入朝,提出三方布置策: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今山东蓬莱、掖县)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东面联合朝鲜从后方打击后金;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