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1:41:20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据北京日报称,在北京等地的大学生还没有正式开学的时候,就有大学生前往劳务市场预订家政服务人员.据说,大学生争相聘请保姆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据报道,家政公司的保姆月薪为400元人民币,小时工为每小时10元人民币,这些开销将由父母来掏.一位公司的负责人说:“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只要能够让孩子专心学习,做父母的花点钱也没什么.”
也许不能过多地责怪孩子们,大学生们毕竟也是孩子.也许可以从积极的方面看待这件事,比如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换在一二十年前,这岂不是天方夜谭?又比如这也的确会对“拉动内需”有用,可能又是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但是,这都不是从根子上看问题,什么是根子?我以为这便是两个字:教育.
说到教育,有人竟持此论:大学生找保姆不必大惊小怪,我们也要更新观念么,让他们腾出时间来学习不是更为合算?或者高论曰:大丈夫做大事不必拘于“小节”……
对于上述论调我不敢苟同.相反,我以为,大学生找保姆一事,以及认为大学生找保姆是更新观念一说,深刻地暴露了我国教育的诸多弊端,暴露了我国现行教育的一些“致命伤”.
中国的大学生原则上实行的是住宿制.学校不仅设有食堂,还设置了洗衣机,因此根本没有必要请保姆.但在事实上,在学校附近租公寓的学生人数却在不断地增加.这一现象反射的背后是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重才轻德.大学生学什么?我们的教育方针写得明白:德智体美劳.但如今,五个字各自的分量孰轻孰重,明眼人一看便知.现实中仍逃不过“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然,招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是系统的工程,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德的部分在入学前后中到底占多少分量?社会需要人格健全的人,一个连洗衣做饭都不屑的人,这样地缺乏责任感、劳动观的人,即使学富五车,怕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重言轻行.现代教育,十分强调知行统一,而反对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上大学只去啃书本,学知识,但对干活不屑一顾,其结果必然是理论脱离实际,重书本轻实践的“书呆子”,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普遍会出现高分低能?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不愿动手,视动手为“细枝末节”,甚至骨子里轻视,这样的“高才”与现代人相差十万八千里.
重利轻义.“省下时间来学习很合算”对不对呢?我以为,从短视眼光来言,有对的因素,在所谓的“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关注投入产出比十分重要.但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社会公德、公道可以被替代么?殊不知,你省下时间“学习”好了,但于你有益的“德行”、“义”却缺课了、滑坡了.这笔账不值得好好算算吗?
其实,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比我们厚实得多,有钱人比我们多得多,但有多少“未进校门先找保姆”,倒是不断听到人家勤工俭学的例子.总统的孩子上学期间还上饭馆端盘子打工呢.在这方面我国的许多老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很好榜样,邓小平、周恩来等老一辈的革命家们在出国求学期间都是全部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业的.再看看我们如今的学生们,上大学要家长送,多用轿车送,好,现在又兴“找保姆”了.这,说是进步,我想,稍有理智的人是不会相信的.我以为这是退步,这是道德的滑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十分的艰巨,说明我们全社会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离真正的现代文明意识仍有相当差距.有差距不可怕,我们努力“跟进”便是,怕的就是以非为是,习非成是,动不动还冠以“新进”的帽子.
让大学生洗洗衣服、扫扫地,并不在于要学到什么“技能”,关键在于磨炼个人的意志,培养平民心态.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终归要走出父母的呵护的.财产可以继承,本领不能自然继承.坐吃山空是没有出路的.对于每个人来讲,事业都可以说是从零做起,即使是富豪子弟也要培养一种“平民”心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人的一生当中,适当地吃点苦,是有好处的,它有助于理解和适应社会,同时也有利于人格的健全.有报道说,广东有些富翁深为孩子的养尊处优而担忧,专门花大钱制造机会让孩子去吃苦;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夏令营”等活动,就是让孩子完全脱离父母,在野外独立地生活数天……这些都是值得欣慰的.那些找保姆的大学生不应该从富人们的行为中得到点什么启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