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 归去来兮辞 里引用了12个典故 请问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13:15:34
老师说 归去来兮辞 里引用了12个典故 请问是什么

老师说 归去来兮辞 里引用了12个典故 请问是什么
老师说 归去来兮辞 里引用了12个典故 请问是什么

老师说 归去来兮辞 里引用了12个典故 请问是什么
《归去来兮辞》用典补说郑义广辞赋在写作上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用典,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也不例外,但是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及其配套教参都没有作必要的提示.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现就笔者目力所及,试补充如下.一、田园将芜胡不归《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三、实迷途其未远《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四、觉今是而昨非《庄子·寓言》——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五、三径就荒《太平御览》——蒋诩,字元卿,杜陵人.为兖州刺史,王莽为宰衡.诩奏事到灞上,称病不进,归杜陵.荆棘塞门,舍中三径,终身不出.六、审容膝之易安《韩诗外传·卷九》——楚庄王使使赉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即谓夫人曰:“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驷列骑,食方丈于前,如何?”妇人曰:“夫子以织屦为食,食粥毚履,无怵惕之忧者,何哉?与物无治也.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国之忧,其可乎?”于是遂不应聘,与妇去之.七、感吾生之行休《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追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苦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燿,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八、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封人曰:“退已!”九、或植杖而耘耔《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十、聊乘化以归尽《庄子·田子方》——仲尼曰:“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郊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短短三百多字的文章,用典达十处之多,而且这些典故,除了直接取自道家的代表作《庄子》外,其余全是儒家典籍中的隐士题材.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接舆、蒋诩、北郭先生、荷蓧丈人等便是他们的代表.这些人大都生当乱世,知道统治者不足与有为,又不愿“知其不可为而为”,于是就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避世保身.再联系陶渊明所处的东晋的时代环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和“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归去来兮辞〉序》)之外,“穷则独善其身”的隐士情结也是他辞官回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位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他归纳了10个用典的地方,剩下的两个你可以请教你的老师.有的时候用典和借代不好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