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吗人情滋生腐败还是腐败打着人情的招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14:23
人情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吗人情滋生腐败还是腐败打着人情的招牌?

人情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吗人情滋生腐败还是腐败打着人情的招牌?
人情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吗
人情滋生腐败还是腐败打着人情的招牌?

人情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吗人情滋生腐败还是腐败打着人情的招牌?
A                                           贪腐都是人情惹的祸?


  人情到底怎么啦 人情和腐败有必然关系吗?
  一、贪官的托词
  湖南省湘潭市原副市长朱少中因受贿、滥用职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一审庭审时朱少中曾辩称:“这些人和我的关系都很好,我收的钱很多是他们以‘人情’的名义送的.”一些腐败官员落马后还会经常拿“人情”说事,似乎他们的贪腐都是人情惹的祸.
  区别通常意义上的人情往来和行贿受贿,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数额上明显超过一般人情往来的金额;二是送卡人与收卡人有业务往来,送卡人有明显的请托事项;三是收卡人只收受,不回赠,不具备人情往来互惠平衡的特征.
  普通人的人情往来,大约也就是‘毛毛雨’,谁会动辄送几千、几万的?试想,如果掌权者退休了,还会不会有那么多人过节时跟他‘人情往来?
  贪官用权力做人情交换,所谓‘人情往来’那不过是贪官们的托词幌子罢了!
  二、人情变质成腐败
  一个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套近乎,交朋友,也不是不可以.但通过人情去获得各种利益,把人情当作一种潜规则,这其实是一种伪人情.涉及到行贿受贿,就是法律问题.
  表面上看有些地区是送礼成风,是一种“民俗”,实际上这是被当地的腐败官员“逼”出来的,一般老百姓不得已而为之.
  本人在办案中经常遇到工程承建商的证词: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签字认可,送些好处费,在工程建设和之后的付款过程中就不会为难我了.
  三、人情无错
  中国现实社会中有一种现象,比如有个当官的亲戚,如果洁身自好,离他远的人,大概都说他好!但离他近的人,不能打着他的旗号 “揽事觅食”了,大概会说他自私只管自己不顾念亲人.
  正是中国社会千古难解的人情题.道理的是非曲直自然是一目了然;但放到现实层面,人情环境下人的行为处事往往并不那么能够一清二楚.这位官员正气凛然坚持原则值得尊敬,但现实中的人情关,很多人却都过不去.如他亲戚们说的“现在都这样”,就道出现实的另一种答案.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单靠官员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操守去抵御的成效有多大?因此有人提出,人情害人,要改变中国人情社会的传统.
  姑且不说改革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几十年,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可能要几百年.作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处世内在逻辑,人情观念该不该改?难道都是人情的错吗?
  人情是中国的千古智慧,中国绵延两千年成为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人情对维系社会稳定的作用不可忽视.朝代可以更替,人情始终未变,社会由此存续.血脉相连,人情温暖,这是一个让中华民族骄傲的传统.不要忘了,当年我们对资本主义冷冰冰人际关系的批判;而现在提倡学雷锋,也包含着对社会中人情温暖的向往.因此,对于人情社会的质疑和批判,在公不在私,在追求法治的道路上如何摆脱人治的羁绊.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运行在两条轨道上,一是法律,一是人情.这两条轨道不是平行而是时有相交,如古话说的“法不外乎人情”和古法中“亲亲相隐不为罪”.儒家提倡“应天理顺人情”,民间则有“人情大于天”的说法.人情上达庙堂,下通乡野,既是基于人性的自然天性,又因义利的统一而被经世致用.因此,古代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古代的人治,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人情之治”.
  于是从古至今我们看到,有人情,就有关系;有关系,就有商量;有商量,就有变通;有变通,法律制度就打折扣.然后投桃报李你来我往,就有利益交换;固定了的利益就成了同盟圈子;圈子中讲情面不讲法;推而广之,整个社会就讲人情而不讲法.
  现代法制国家也讲人脉关系、讲人事渊源,美国政坛有骷髅会、日本有世家政治,西方国家都有政治利益集团,也都有利益交换.过去美国总统把大使职位“酬谢”给竞选中的捐款富豪,虽被人诟病,但并不能说因此美国就是人情政治.因为运行规则是透明的,授权程序是公开合法的.由此可以得出,妨碍中国法治进程的不是人情,而在于整个社会缺乏公开透明的规则,在于权力的暗箱操作,以及缺乏真正的监督.
  如前所述那个例子,就算是亲戚去“觅食”,只要程序完整过程公开,钱可以挣得心安理得,官员本人也可以光明磊落无须避嫌.一切都在阳光下,既能防腐,也能清毒.当然要达到这一步,就不只单一领域单一事项的片面公开和断层公开,而是建立包括权力运行的公开、财政预算公开、官员个人信息公开在内的一整套公开体系.
  政府能够真正被人民监督,决策经公开讨论而出,权力的行使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结果能够直接接受社会大众的评判与检验,这是当代中国社会葆有人情美好的同时,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