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简练的成语故事不要过于简练,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3:42:44
5篇简练的成语故事不要过于简练,谢.

5篇简练的成语故事不要过于简练,谢.
5篇简练的成语故事
不要过于简练,谢.

5篇简练的成语故事不要过于简练,谢.
爱屋及乌 à i w ū j í w ū乌:乌鸦.《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百发百中 此典源于《虎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春秋战国时代,楚共王有两个非常擅长射箭的弓箭手,一个叫养由基,一个叫潘党.有一天,养由基看到潘党连射三箭,箭箭都射中前面箭牌的红心,很不服气,就想与潘党一比高低,他们决定在柳叶上用黑色做记号,站在百步之外去射,如果谁能够射中,就算谁本领高强.结果两人都射中柳叶的中心.他们又选了高低不同的三片柳叶,不但在柳叶中心涂上黑色,而且注明一、二、三等符号.养由基描准柳叶上的墨道和符号,然后搭弓上箭,连射三箭,依着一、二、三的顺序,箭箭命中,观看者都拍手称赞他“百发百中”的本领.后来,人们用“百发百中”比喻射击技术非常高明.现在也用“百发百中”比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把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这则成语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名丘,使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论语 八佾》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一个名叫孔圉的大夫,死后諡文,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对于这件事情,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答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这是《论语?公冶长》中所载的原文.孔子说的是:孔圉聪敏而勤学,肯向地位在他之下的人求教而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諡号.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儿来的.现在我们形容谦虚、好学、眼睛向下、真心诚意向群众提问请教,这就叫“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