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县的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7:30:01
长垣县的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长垣县的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长垣县的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长垣县的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是泉州的
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度点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从实际出发,努力用好国家和省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04年泉州市委作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泉州湾滨海城市”的重大决策,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泉州市委、市政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泉州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关系,以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谋求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市,是全面推进泉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泉州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是:立足于现有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经过20年的努力奋斗,力争做到:保持“一个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和环境建设的动态平衡);实现“二个领先”(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省和全国地级市领先地位);构建“三大生态功能区”(西部中低山山原生态区、中部丘陵平原生态区、东部沿海及近岸海域生态区);树立“四大形象标志”(高效、低耗、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的生态效益型经济先行区,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同步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型城市、生态型村镇建设先行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并重的先进文化建设先行区);完成“五大系统建设”(生态经济系统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系统建设,绿色人居环境系统建设,生态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生态文化系统建设).
一、泉州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基本特征
泉州市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3个区、3个市、4个县和2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58.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7.07万人,占总人口86.17%;耕地205.85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36亩.泉州市依山面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有盐、贝、藻、鱼、虾等海洋资源500多种,港口条件好,海上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深水良港、发展对外贸易和渔业生产的天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四季常青,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溪流多,水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经济作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水资源:泉州常年雨量充沛,水资源相当丰富.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约14.56亿立方米,按各代表年份水资源计算,P(频率)=10%,丰水年产量142.58亿立方米;P=50%,平水年产水量97.64亿立方米;P=90%,枯水年产水量63.38亿立方米;平均产水量101.86亿立方米.由于山峦坡度大,水力资源也很丰富,水电蕴藏量达43万千瓦,发展山区水电具有广阔前景.
晋江为本市第一大河,发源于戴云山东南麓,流经永春、安溪、南安、鲤城、晋江注入泉州湾,水系河流全长404.8公里,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大樟溪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脉,全长234公里,流域面积4834平方公里,流经永泰注入闽江.发源于城区北部朴鼎山南麓的洛阳江,全长40公里,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经马甲、河市流入泉州湾.安溪县祥华溪、福前溪等5条溪流流入九龙江,黄塘溪等5条江河直接入海.
此外,泉州地下水资源有10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地下水0.76亿立方米.
能源资源: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较长,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加上充沛雨量,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极为有利 .
土地资源:泉州全市地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土壤资源1345万亩,包括10个土类,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64.9%、l1.61%和12.l1%.分布有水平和垂直地带特点,东南部分布砖红壤;西北部分布红壤,地势从低到高依次分布砖红壤、红壤、草旬土;风沙土零星分布于海岸带,盐土分布于海岸带狭长地区;冲积土则分布于晋江及支流沿岸阶地,水稻土广布丘陵谷地和冲积平原;紫色土分布于德化等县西北郊;石灰土只见于安溪县湖头.全市陆地面积中,山地占23%,低山占27.5%,丘陵占28.5%,平原占21%,林业用地1024万亩;耕地面积235万亩,其中一、二级耕地分别占9.36%和48.1%.
海洋资源:泉州海域面积大约为318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10~40米等深浅面积1499平方公里,40~60米等深浅面积1681平方公里.主要水产生物有500多种,包括鱼类l15种,虾类 10多种,贝类20多种,藻类2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 .此外泉州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200多种.
森林资源: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林业用地1024万亩,占土地面积62.4%,其中有林面积549万亩占54%,其余荒地、疏林地有待开发.现有林木蓄积量1813万立方米,林木材蓄积生产总量82.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75%,绿化程度58.1%,森林资源特点是后备资源潜力较大,现有林中幼龄林面积占70.3%,中龄林占25.8%.中幼龄林蓄积量总量72.25%,近成熟林蓄积量仅占21.8%.据查,森林植物种类有174科599属,1127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
泉州永春牛姆山和德化戴云山为自然保护区.牛姆山保护区位于永春西南部,面积3745亩,森林蓄积量3996立方米,竹林120万株,有国家重点保护二、三类珍稀动物、珍稀树种和名贵药材,如穿山甲、灵猫、观光木、水松、金线莲等,是一片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缘阔叶林.戴云山保护区位于德化境内,山势陡峭,地形复杂,气象万千,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持有原始和半原状态的常绿阔叶林 .
矿产资源:泉州现已探明或基本探明有一定地质储量的矿产地130多处,其中大型矿产地8处.主要有铁、锰、金、煤、建材石料、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1)石英砂:主要分布在晋江深沪、围头和惠安崇武一带,累计总储量1.44亿吨.深沪矿矿区面积30平方公里,储量7833万吨,其中玻璃砂1385万吨,矿质优良,形态简单,埋藏浅.(2)花岗岩:泉州花岗岩遍及全市,品种齐全,以中、低档为主,高档石料有潜在优势.泉州开采花岗岩已有千年历史,目前已发展系列产品出口,从荒料、板材到石雕产品都远销国内外.(3)高岭土:系国家短缺矿产,是发展陶瓷、建村的理想原料.分布在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地,储藏量1.4亿吨,主要由花岗岩类风化而成.其规模较大,质量较好,在选矿技术上若能突破,则可采得质地优良的高岭土.
二、泉州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一)水资源及其环境污染状况
1、陆域水系
(1)主要河流
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晋江发源于戴云山之麓,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上游分为东、西两溪.东溪源于永春县锦斗乡,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西溪发源于安溪县感德乡,全长l53公里,流域面积31O1平方公里.东、西两溪于南安市双溪口汇合,干流由汇合口至入海口(前埔)长29公里,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晋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8.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53立方米/秒.
除晋江外,泉州市的地表水还有属闽江水系、九龙江水系和独自入海的洛阳江、黄塘溪、林辋溪、九溪等19条流域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其他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水沟.
泉州市主要河流概况详见下表.
(2)水资源污染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见下表.

2.海域水环境
(1)各海区水质现状及评价
根据近几年来泉州市环境监测站及各有关科研单位对泉州沿海近岸水域的水质调查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泉州市近岸海域水质情况见表

(2)水质评价
选用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无机磷、铅、镉、汞为评价参数.
A、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超标分类评价方法.分类评价方法是以海区为评价单元,将各评价单元水质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与评价标准比较,若所有评价因子的含量均小于或等于一类海水水质保准,而又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则划为II级海水水质,以此类推.
B、评价结果
泉州湾沿海9个海区的评价结果列于下表.由表可见,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磷是海洋含量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
(3)海域水污染源
水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源,农药,化肥污染源和港口船舶油污染源等构成.
根据泉州市海岸线现状,可以分如下几个区域:湄洲湾、泉州湾、石狮海域、深沪湾,围头澳和安海湾等.根据我们对泉州市近岸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对排入各海区的污染物进行统计,结果如表.
(二)泉州市空气质量评价分析
1、基本气象特征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明显,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夏秋季常受台风侵袭.年平均气≤20.3℃,极端最高38.7℃,最低0.1℃,年平均降水量1117.2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7%,年平均相对湿度77%,山区风向受地形影响,受季风影响显著,全辖区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全年频率22%,次风向为NNE和ENE,频率11%,历年平均风速4.0m/s,瞬间最大达33m/s.
2、泉州工业污染分析
①泉州市排放工业废气主要企业共499家,排放废气总量为451.66亿标立方米,S02排放量为18485.5吨,TSP排放量为39986.3吨,粉尘26897.4吨.市区及各县(市)工业废气排放情况详见下表.
从表可见,泉州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是工业污染,污染负荷占69%,其次是生活污染源,污染负荷占29%;从表6可看出全市污染负荷中晋江市污染负荷最大,其次为南安、惠安、安溪、石狮、永春、德化及泉州市区.(未完待续)
参考华侨大学资料



泉州市生态环境建设
宝盖山,姑嫂塔.
虽然它们没有巍峨的高度,但它们一直被离家出海的人视为故乡的象征:踏波出海,每见塔影沉海,即知离乡渐远;乘帆归来,喜看姑嫂塔浮出海面,心喜故乡近矣.可以说,千百年来,它们一直作为一个标志,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可是,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宝盖山、姑嫂塔却岌岌可危了,那一个又一个的采石匠正蚕食着宝盖山的肌体.宝盖山在不停歇的采掘中,慢慢地被肢解了,那不断前进的采石机,那日渐恶化的山体环境,都在威胁着这座前人花了31年时间才建成的石塔.照此下去,总有一天采掘的机器会深入到姑嫂塔的基座下,也总有一天,宝盖山会被夷为平地,甚至成为一个深深的石窟.那么,石狮市将因此失去一个天然的屏障,从此失去保护.当台风肆虐时,狂风将挟着海浪长驱直入,将石狮市区淹没.海风带来的海沙,将让漂亮的石狮市区变得黯然无光.此外,当整座山的植被被破坏,整个山体遭到严重的损伤后,这里的局部环境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的循环体系将被彻底改变,风调雨顺的年景将难以再现,取而代之的是旱涝无常,黄土成沙.
许多历史实践都证明,人类一旦改变了自然的构造,就会受到自然的报复.而这种代价,要远远大于人类所得到的.我们绝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将子孙后代的环境都破坏了,给他们留下一个支离破碎的生存空间,让他们面对着自然的报复而束手无策.因此,保护宝盖山,禁止采石势在必行.
石狮建市以来,石狮市委、市政府对宝盖山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曾先后数次进行治理整顿.但由于种种原因,除守备部队驻地周围和姑嫂塔一定范围内的非法采矿被制止外,其他区域的违法采石现象仍没有完全遏制.1997年,石狮市再一次确定了以姑嫂塔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作为宝盖山绝对保护区,在这里封山育林.此后,关于宝盖山全面封山禁采的工作在陆续进行中.1999年12月13日,石狮市人民政府确定从2000年2月10日起对宝盖山实行全面封山、禁止采矿.政府下定决心,通过做细致的群众工作和妥善安排一些劳动力等办法,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政府的禁令.
对于全面禁止开山采矿,有一部分利益受到损害的群众曾想不通.他们中有一些人,全靠采石谋生,如今失去了“饭碗”,自然难以接受.但是,当泉州市人民政府第二号政府令下达时,这些人明白了,保护山体生态环境,绝不是石狮市政府官员们的心血来潮,它是一种大势所趋.人们渐渐理解了,宝盖山上的采石声渐渐沉寂了,道路上那满载矿石奔波的车辆不见了.另一支队伍开进了山中,他们是石狮林业部门的同志,他们带来了一株株的树苗,精心地挖坑、培土、浇水,在这座古老的石头山上播种绿色.石狮市准备将这座山利用起来,修一个大公园,让石狮人民和外来的旅游者有一个休憩的地方.他们要在山上雕刻石狮子,要在石窟里蓄水,要漫山遍野栽种花草树木,总的一句话,他们要把这里变成一个大花园,让它更好地发挥屏障作用,成为石狮人可以宝贵的财富.
需要保护的绝不仅仅是一座宝盖山.大自然造山造海,都是有其必然规律的,作为大自然的宠儿,我们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些财富,应该尽我们所能去改善它们,而不应该去破坏它们.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索取,一味地破坏,那么有一天,我们必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泉州市人民政府第二号政府令确定了我市哪些名山须保护,这些经过科学论证提出的论断,让我们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着.而我们若不遵循自然加以保护,有一天,我们将会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