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题》诗句在李商隐《无题》诗中,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句子是哪两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9:07:50
关于《无题》诗句在李商隐《无题》诗中,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句子是哪两句?

关于《无题》诗句在李商隐《无题》诗中,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句子是哪两句?
关于《无题》诗句
在李商隐《无题》诗中,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句子是哪两句?

关于《无题》诗句在李商隐《无题》诗中,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句子是哪两句?
李商隐《无题》
  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宾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情景交融的句子是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的《无题》四首
  ——读诗札记
  田晖东
  中国古典诗歌常常靠想象的并列,迭加,以表现关系,表现情态.李商隐的抒情诗,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一些《无题》诗,往往完全抛开了意象间表面的逻辑关系.读他的诗如不深入底蕴,确是丈二金刚,随时会碰到拦路虎.然而,这些谜似的诗,以它典丽的语言,复杂的结构,灼热的感情,放射出谜人的魅力,因而流传千古.历代诗评家对那些魅力无穷的《无题》诗,争论不休,或认为是“半托香奁,以寓感愤”,或者说什么寓意也没有,纯粹写爱情.梁启超先生则认为: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我理解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讲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他劝人尊重美的神秘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一种大家的风度.评家们见仁见智,愈是争论不休,对于义山诗的流传会有好处.下面就他的《无题》四首,谈谈感受,以就教于方家.
  《无题》四首,似乎与别的单首或双首《无题》没有什么两样,实际上这四首诗是相当严谨的组合体.它像一首交响乐,在同一主题下分成四个既能各自独立又能相互关联的乐章.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是一首流畅动人,几乎未用典,几乎未用曲笔的抒情诗.正因为流畅,很容易引人从字面看问题.不少注家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在害相思,她在思念情人.但思到第七句就讲不通了,于是只好作变性手术自比刘郎.其实这首诗是在写男主人公的相思,他为女主人公孤寂无望地等待自己而痛苦.
  一、二句写梦,说声来的许诺,只是空话;说声去,踪影全无,此时正是月斜了,五更钟敲响的时候.他设想着情人的心态来责备自己.
  三、四句,仍在梦中,情人飘然而至,却被告知要远别.远别之哀,使情人哽咽不已,挣扎不出一声呼唤;仓促写成的书信,墨也来不及磨浓.色淡如泪,情深也如泪.
  五、六句,梦醒了,看见半笼着金翡翠画屏的烛光,闻到微微透过圆顶芙蓉帐的麝香;这光影和闷人的香味,使人窒息而惆怅.梦固然是悲伤的,但比这寂寞而窒人的香闺,似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梦里,说不定他会飘然而至的.
  七、八句,男主人公向难以相见的情人传递心声:“刘郎恨蓬山太远,我离你比蓬山更远一万重.”借用汉武帝刘彻派人去蓬莱求仙的故事来衬托自己的爱情,更显出一种高贵的格调和诗意.
  第一首是第一乐章,写梦,象征人生与爱情均像梦一样,空虚,变换而飘忽不定,但爱的痛苦,对梦的装点,反而比现实更有诗意.梦醒时只是些华贵而重浊的俗物,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男主人公因不能赴约,除了自身的痛苦,还在细细地品味情人的处境和痛苦,想到她含有微词的心酸,更加上一层负疚感.
  虽然第一首诗写得流畅自然,但结构仍是曲折的,诗的旋律,梦一样地单纯美妙,也像梦一样变换自如.
  闺中人被锁在深宅帷幕之后,被包裹在金玉之中,只好藉梦来体现相思之苦.男人有相对的自由,离自然较近,却在清醒时凭想象去相思.这便是第二首《无题》的基调.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男主人公(或者说就是诗人自己)独处时,听到窗外飒飒东风细雨,又听到芙蓉塘外的轻雷.尽管雨中的车轮声不再像雷鸣,且贵人很少在雨中出门,但诗人可以想象这是远去的车轮声.坐在这华贵的马车里,也可能是位贵夫人,甚至更可能是那位“车走雷声语未通”的意中人.听觉连着想象,东风,细雨,芙蓉塘外的轻雷,构成了一幅抒情的忧郁的,美的意境,此时最好相思.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金蟾玉虎表面上与东风细雨毫无关系,但呈现出一种神秘,聪明的读者能被它们吸引,希望从错乱的搭配中得到一种暗示.反复吟诵,你会很自然地领会到两个谐音字;烧香中的“香”,牵丝中的“丝”,谐音暗示着 “相思”,诗人的难言之隐,先瞒住他要瞒住的人,又忍不住向聪明的读者吐露.再往下追去,很自然会联想到这是对私情的相思.咬锁(鼻纽)的金蟾腹内在焚着晚香,这不是一般人家的香闺.曾在此时,男主人公去幽会了.玉虎牵丝是在清晨,正当仆妇或主妇们汲井之时,他安然回来了.这是一次有金蟾玉虎可作见证的秘密,他和情人曾得到过天堂般的快乐.如今只留下相思的苦味.
  贾氏窥帘韩掾少
  泌妃留枕魏王才.
  与他的爱情可比肩的,有两个历史故事.贾女在帘后窥见美男子韩寿,后发展到偷情;泌妃死后给曹植留枕以示爱的忠贞和遗憾,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诗人认为,他的青春年少(人称义山少俊),他的无与伦比的才情,都可以与韩寿和曹植相比.第三层,从诗的悲凉和惆怅情调看,这是自伤;韩寿与贾女偷情进而成为眷属,他没有韩寿那样的幸运;也没有曹植那样的高贵出身和机遇,使《洛神赋》成为爱的圣经,曹植与泌妃的故事,名标青史,成为千载以来读者心中的偶像.世人并不看重他李义山的少俊和天才,甚至将他的爱情蒙上尘垢,称他为“狎邪浪子”.活得窝囊,爱得也窝囊.
  相思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是警句.不能让相思同春花开得一样红火.燃烧得愈烈,一寸相思将是一寸灰.
  相思之苦,并未使向往之情泯灭,诗人又燃起新的希望,他再度坠入爱河,于是鼓起勇气去幽会.“飒飒东风”之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含情春畹晚”.
  其三
  含情春畹晚,
  暂见夜阑干.
  去见意中人时,已春深日暮.
  楼响将登怯,
  帘烘欲过难.
  听见自己上楼的脚步声,感到胆怯,看见室内的灯火,不敢走过去.爱得愈真挚愈感胆怯,这是诗人对爱的尊重.另一方面,诗人的胆怯,也体现在下面两句.
  多羞钗上燕,
  真愧镜中鸾.
  意中人钗上玉燕,比他幸运,能同她亲近,使诗人惶恐中既羡又羞,孤鸾可以对镜长鸣,一鸣而绝,以表示它的壮烈的忠贞.诗人自惭形秽,认为即使有镜可对,也无一鸣而绝的勇气,因而愧对镜中鸾鸟.
  归去横塘晚,
  华星送宝鞍.
  归家已晚,美丽而孤寂的星光,伴着他孤独的鞍马,乘兴而来,凄然离去.欲见未见,合遇良难.希望愈大,失望愈烈,希望与失落的经历,比没有希望更叫人难忘.这次失落,谁都怪不上,只怪他自己:自卑感使他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欢乐.从环境描绘看,这不是深宫,深宫他是进不去的.也不是民间,平民无此种气象.倒有几分象筑观于宫外,带发修行的公主家.唐代许多公主自请出家,明为修仙实是追求爱恋自由.史书对此,略有微词.与义山同时的有八位公主当道士.“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同是水精帘.”这是义山寄女道士的诗,她劝宋氏姐妹同身着素丝羔裘的少俊赏月.诗人明白女道士也是红尘儿女.当他回想到意中人对他的降临,也许不会嫌弃,只会感到喜悦时,他是多么懊悔!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四首由近体转到乐府,平韵转为仄韵,由浓笔重彩的抒情叙事,突转到白描,由哀怜到凄婉,像交响乐的主题变奏.有骨有肉,畅如流水行云,哀筝急管,闭塞的长巷,可系乌锥的岸边垂杨,使伤春者激动.春将去,女将老,老是嫁不出去;而十四岁的溧阳公主,伉丽如花,与夫婿游园观景.此情此景,使将老而贫穷的美女,哀恸欲绝,无处诉说,辗转不眠,直到五更,只有梁间燕子听到她的长叹.燕子还能成双成对,却比贫女略胜一筹.
  这首诗,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平,明显地暗示出他的身世.这是彻底的绝望.
  前几首曲曲折折的爱情抒写,也暗示着对幸福和理想的憧憬,隐隐露出身世之叹.他的一切的相思,他的爱情,他的希望和失望,他的一切的痛苦,总汇到第四首《无题》,认为一切源于他仕途的失意.与他同窗共学,曾一度手足情深的令狐绹,也许不及诗人少俊而有材,然而年轻轻的绹竟飞黄腾达.为什么?因为他有个作宰相的父亲.他是公主,诗人只是一个贫寒的老女,无人怜爱,只能长叹于燕巢之下.
  这四首诗,与诗人所有抒情诗一样,语言雅俗相嵌,对比强烈,反差很大.用传奇,历史故事,将你带入一种美的文化氛围,用奇丽的结构,用真实的生活和心理细节提炼为一串闪光的而厚重的诗行.表面毫不相干,内蕴联系绵密.即使你似懂非懂,仍能感到它的美丽,拨动你内心的某根和弦.
  形式上,《无题》四首,是有意打破古代组诗的格式.唐代组诗,多以诗体分组,而这四首,《无题》诗体不一,两首七律,一首五律,一首乐府.它们相互之间,音韵和手法的变化,既不同又和谐统一.质朴和华丽,温婉与骨力,滞碍和流畅,都由一条感情的红绳串连一起.有一位选家,竟将这四首诗按诗体分成三处,这太不尊重原意了.
  历代评注家认为义山的诗太苦,有的蔑视,有的诅咒,然而它们并未消亡,仍在人们的责备声中鲜活有力地流传下来.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给自己的痛苦披上了华丽的衣裳.这是皮相之说.实际上华丽衣裳里的痛苦,是从韧性的灵魂中经过发酵而酿成的美酒.痛苦的诗人,在酿造过程中获得了生活的勇气,他希望凭据自己的诗歌向广大的世界,向未来求索知音,求得理解;凡阅读他的诗歌者,能像他一样求得内心与外界、个人与时代的平衡,诗化自己的感情,从而增长生活的韧性和力量,方能安慰诗人“碧海青天”之孤寂于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