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有哪些变革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8:12:19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有哪些变革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有哪些变革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有哪些变革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有哪些变革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与教学改革20.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应如何适应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要落实高中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 高中新课程方案,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的设计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它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把个性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不求所有学生在形式发展上的同一,而求学生内在品质的提高和丰富,为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生追求,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能途径.因而,这也就意味着,在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格式学习,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培养进行人生规划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2)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 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也就意味着,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增强“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生活,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3)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 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决不能以单一的知识、技能甚至所谓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训,来遮蔽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的光芒.(4)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过去,我们的课堂常常被教师所主宰,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因而无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总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致力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与全面落实,而不能仅仅是关注于“知识”或“能力”等单维目标的实现. 21.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22.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良好的班级气氛:营造积极正向、温暖和谐的班级学习团体;(2)丰富的学习机会:有效运用教学时间,教学管理井然有序;(3)妥善的课程安排:班级各项教学活动依据课程纲要与教学目标设立;(4)明确的学习重点:提示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让学生有充分准备;(5)扎实的学习内容:内容充实完整、说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易懂易记;(6)智慧的教学对话:教师提问精要、创意,学生举一反三,师生同成长;(7)充分的练习应用:足够练习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生多方应用;(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多样协助,让学生积极学习;(9)学习策略的教导:教师以身作则,教示学习策略,让学生主动自发学习;(10)协同合作的学习:学生成对成组,学习相互协助;(11)目标为本的评量:正式非正式评量考查学生朝向目标,进步的情况;(12)教师的适度期望:教师依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适切的学习进步的期望. 23.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高中教学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实施中各个学习领域中的模块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2)模块背景下,教学内容以模块为整体,教师要结合整个模块整体把握,设计模块的教学实施.要深入理解各模块的主题,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主题开展,避免学习过程过于发散,导致主题的迷失. (3)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4)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指导学生选课也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内容. 24.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转变学习的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5.新课程背景下应有怎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26.什么是校本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是指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目的的一种研究形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有如下特征: (1)中小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中小学校是师生交往、构建知识的场所,也是教育意义生成的场所.在中小学校活生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蕴涵着教师教学的无穷智慧和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因此,以中小学校为基地进行教学研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也可以获得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结论.它可以弥补以高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不能关照具体情境性的缺陷,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研究结果的可行性. (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这一特征抛弃了专业研究者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这一传统假设,赋予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权利和义务.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可以将教师从“教学匠”和“接受者”的形象中解放出来,为教育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贡献. (3)以提高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理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展开研究的,它不以构建宏大的教育理论为追求,而是以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成效为己任.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致力于促使教师通过研究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断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最终成功地实施新课程. 27.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有何现实意义?(1)它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其根本目的在于让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实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要让广大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2)它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转变观念,创造性实施新课程. 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体验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的反思与探究可以体会新课程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重新审视课程与教学问题.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新课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调适,提高国家课程的适应性;可以积极参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适合于本地、本校和每一位学生的学校课程;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层面将新的课程理念贯彻下去,使课堂教学发生新的变化.(3)它可以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这可以促使教师投身于研究活动,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还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高素质的学校教育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教学研究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也能带动学校的发展. 28.什么是“课程资源”? 对于课程资源的概念,当前在学术界讨论并不多,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一般都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从课程资源的本质来看,它是课程开发的条件,是课程的来源和构成要素,是课程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课程资源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资源上的保证,为课程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充分展现提供了背景和基础.课程资源不是课程本身,但对于课程则意义重大. 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把课程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空间的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划分的.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媒介、场地、设施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 29.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设计课程及制定教学计划,有许多种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包括目的资源、教学活动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以及评估方案的资源.为了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耷,以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材料;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并据此确定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这些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此外,鉴别和利用外课程资源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各种组织机构的人才资源、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资源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当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是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拓展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的渠道,发掘校内外的各种素材性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课程资源能否在课堂层面发挥作用,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彰显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与评价改革30.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的定义是什么? “评价”原意为评论货物的价值,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系统地搜集各种信息,对课程教授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并对课程实施进行必要调整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式子进行表述:评价=搜集信息+判断赋值+改进决策. 评价活动包括三个方面,即价值厘定、搜集信息、做出判断并据此对教学进行调整. 价值厘定就是对“什么是重要的”问题给出可操作的定义.因此,对高中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同,价值厘定的结果就必定不一样.在以追求升学考试为目的的价值观指导下,高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完全不同于以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目的的价值观下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因此,对“什么是重要的”问题的回答,必然会出现极大的差异. 评价过程需要系统地搜集信息.考试是搜集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却不是惟一途径.不同的课程目标,需要使用不同工具来搜集信息.利用多种搜集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评价的结果将更加可信,更为合理公正. 评价活动的目的是根据所搜集的信息,做出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从价值上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对教学效果是否达成课程目标,做出价值上的判断,然后根据这个判断来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31.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有哪些要求? 随着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学实施要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教学实施必须要注重基础性.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课程内容的变化也体现了基础性要求.因而,在教学实施中,应当要强调掌握必须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在评价方面,新课程要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实际上就给高中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学生评价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一核心目标,在评价功能、目标、主体、内容、标准以及过程和方法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整:(1)淡化分数与评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3)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法. 32.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呈现出下列一些新的基本趋势和特点:一是在评价功能上,淡化评比与选拔,强调发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的作用;二是在评价主体上,改变过去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将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教师的教,又关心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和谐发展;四是在评价标准与要求上,体现灵活性与开放性,弘扬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教学;五是在评价方法上,重视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等等. 33.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评价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课程的结构、功能、资源、权利等各个方面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在展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实现课程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模式.因此,课程评价改革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体现出以下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4.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要建立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新课程要求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这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基础.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旨在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35.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强调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基于这一考虑,学校制定的学生学习目标应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包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的探讨;考试新方法的探讨.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高中新课程评价不能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所以,高中新课程评价在学生发展方面的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和个性化发展目标. (2)重视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3)考试只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唯一手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36.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1)课堂表现评价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学生通过反馈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来改进学习. (2)课堂表现评价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熟悉所学过的内容,熟练已有技能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进行自我评价打下基础. (3)具体背景性.每一个课堂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不同学生、教师组成的课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课堂表现评价也是各异的.它与教师的评价风格、学科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某课堂中一位教师的成功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如果移用到另外的课堂中,或者由其他学科教师实施则很可能是失败的. (4)小组合作评价是课堂表现评价的有效方式.教师很难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对所有的学生完成有效的评价,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学习,通过互评发现问题. (5)教师不能仅凭学生在某一课堂中的表现,就对其下结论.教师需要综合学生在不同课堂中的不同表现,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表现评价的有效. 37.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考试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考试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考试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如辩论、课题研究、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可考虑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同时试行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考试还可分类、分项进行,加强综合评价.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逐步扩大高一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等. 38.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何意义与作用?成长记录袋在课程改革中的意义: 成长记录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评价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和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它收集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袋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首先成长记录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成长记录袋的主要作用: (1)作为教学手段,可以把它作为学生快速参考和阶段性复习关键知识的个人课本,而非评价手段. (2)支持职业探索(即特长的发挥),并分析这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尤其注意学的实用.(3)用来评价学生对于特定领域(学科、技能)的学习.(4)用来评价学生在各项活动和领域中的学习,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 (5)从小开始,将成长记录袋的重点放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习惯上,而不仅局限于学校科目. 39.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理念和原则是什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应按照如下理念和原则构建: (1)高中学业成绩的评价必须以素质教育的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实验稿)》为依据.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全面评价学生素质. (2)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说,就是要通过评价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 (3)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应是多样的,在改革传统的量化的评价方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