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1:21:2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解释.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恩格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看作哲学基本问题.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马克思物质观的深刻意义是什么?(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二;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三: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观察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思考和把握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行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 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 阶级性
B、 实践性
C、 客观性
D、 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 李大钊的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使统一体分解
7.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E)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8.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E)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9.辩证的否定是(ABCDE)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E.既克服又保留
1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B)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
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E.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E)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BCD)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CD)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E.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E.理论优于实践
8.“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B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E.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9.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BCD)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E.真理原则侧重于现实性,价值原则侧重于理论性
1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E)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ABC)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
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ABCD)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ACDE)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ABCE)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
8.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E.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
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E.指出阶级斗争只有暴力革命一种形式
1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