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哪些民族有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07:06:41
唐朝与哪些民族有关系

唐朝与哪些民族有关系
唐朝与哪些民族有关系

唐朝与哪些民族有关系
突厥人的经济生活和习俗
突厥和铁勒同族,原居高昌北之北山(今新疆博格多山),后迁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金山形似兜鍪(古武士头盔),其族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突厥”为族名.突厥人掌握治铁技术,被柔然统治者称为“锻奴”.他们主要从事游牧业,随水草迁徒,以毡帐为居室,食肉饮酪,冬裘夏褐,披发左衽,善骑射,以角弓、鸣镐(响箭)、甲、长矛、刀、剑为兵器,重兵死,而耻病终.有治铁、铸铜、造车等手工业,能纺织布,善养马,突厥马筋骨合度,能长途奔驰,宜于狩猎作战,经常用来与唐朝交换缯絮.
南诏的统一
唐朝时候,云南一带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主要有白蛮和乌蛮,白蛮是白族的祖先,乌蛮是彝族的祖先.唐初,鸟蛮不断向洱海地区侵入,征服了当地的白蛮,先后成立了六个诏(当地称王为诏,意即大首领大酋长.六诏即六个部落),其中蒙舍诏处于最南方,所以也称南诏.在吐蕃威胁下,五诏馅常依附吐蕃,南诏归附唐朝.在唐朝支持下;皮逻阁统一了六诏,征服当当地部落,并西败吐蕃.738年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739年徒居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定为国都,各种制度也相继形成,正式建立了南沼政权.
吐蕃的社会生活
六七世纪之交,吐蕃人已经经营农业,有小麦、青稞麦、荞麦等农产品,但畜牧业仍是重要的生产部门.家畜有耗牛、马、羊、猪和独峰驼等,取牛羊乳酪为食,住毡帐中.人民爱用锗色涂面以避风寒.乐器有海螺和鼓.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十二属(鼠、牛、虎……)纪年,以麦熟时为一年的开始.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武器精良,平时人人佩剑;战士全身披甲,唯开两眼,劲弓利刃也不能伤.
唐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新罗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历法、医学等.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新罗的影响很大.8世纪中期,新罗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自己的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的尚书省,执事省下设三府三部,相当于唐的六部.8世纪晚期,新罗也采用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吏,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新罗都城平壤是仿长安、洛阳建成的,也分官城、皇城和外郭城.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书教授学生.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很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旻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安京(今京都),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个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藏族、突厥、回鹘、女真、契丹

东、西突厥 回鹘 靺鞨 南诏 吐蕃(藏族)

吐蕃、突厥、回鹘、女真、契丹

藏族`

(一)、唐朝与土蕃的关系
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
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

全部展开

(一)、唐朝与土蕃的关系
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
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显示《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第二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显示《步辇图》)
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重要的力量,要保证安宁,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必要的,准备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但是几位年龄合适的公主都害怕到吐蕃吃苦,太宗很为难。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得知以后,很欣赏大宗讲的“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这句话,自愿前去。但是又怕边远地区的人是不是太粗俗?因此她出了三个难题,如果使臣能够答上,她就自愿嫁到吐蕃。太宗非常高兴,封她为文成公主(显示《文成公主像》);禄东赞也接受了挑战,不仅顺利地解答了难题,还在公主面前展示了吐蕃人的机智和能歌善舞。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出发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经过准备的三位学生分别讲述下面的故事)
学生甲:公主带着乳娘、宫女、乐队、工匠,加上江夏王率领的3000羽林军,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带着华贵而丰富的妆奁。其中有金银、珍宝、绸帛,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充沛:有经史、诗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他们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队伍。
学生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长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来送行。大路两旁有几十万人,排出二十里长的队伍。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愿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先向西,后向南,穿过青海到达西藏。因为青海的吐谷浑首领早已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娶了唐朝的公主,所以热烈欢迎文成公主的到来。他们在事先建好的“行馆”里休息了三个月,以适应高原的气候和吐蕃的风俗习惯。继续行进中,公主看到青海的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是居民只会种植疏朗的青稞,于是让随行的工匠教他们种植大麦和燕麦,还为他们装上水磨。当地人为了纪念公主,在山上树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
思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是南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公元8世纪蒙舍诏统一六诏更名为南诏。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唐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利用有关史料介绍大理崇圣寺三塔并看图。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回纥兴起于色楞格河一带,和突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突厥向西迁移以后,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回纥人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看到突厥的兴衰,明白南下侵扰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不能长久。于是回纥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主动与唐朝交往,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两国边境平静无事,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助唐朝收复洛阳和西安。
参考资料:http://www.lsjxsj.com/kczy/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0

收起

吐蕃(藏)、南诏(彝)回纥—回鹘(维吾尔)渤海(满)还有一个突厥族,是被唐灭掉了西突厥,东突厥归顺

突厥——敌对 太宗曾降服东突厥颉利可汗 突厥之于唐 如同匈奴之于汉
回鹘——即回纥 维族祖先(MS是) 曾帮唐朝复国 借回鹘兵平叛安史之乱
藏族——土蕃(bo)即西藏地区,有敌对有和亲 后者如文成嫁松赞干布 还有金城公主 前者有郭子仪单骑退藩兵
其他就是些小族了 如bohe(忘记怎么写了)建渤海国等等...

全部展开

突厥——敌对 太宗曾降服东突厥颉利可汗 突厥之于唐 如同匈奴之于汉
回鹘——即回纥 维族祖先(MS是) 曾帮唐朝复国 借回鹘兵平叛安史之乱
藏族——土蕃(bo)即西藏地区,有敌对有和亲 后者如文成嫁松赞干布 还有金城公主 前者有郭子仪单骑退藩兵
其他就是些小族了 如bohe(忘记怎么写了)建渤海国等等

收起

由于唐朝国力强大,其与周边各国都有密切的关系。早期各国由于慑于唐朝的国威,与唐朝关系比较友好。后期由于唐朝国力衰弱,关系也时战时和反复不定。唐朝早期在边境上设立六个都护府,分别是:安西(640年设立,主要负责天山以南地区的守备);安北(647年设立,主要守卫漠北);单于(650年设立,主要守卫漠南);安东(668年设立,主要守卫朝鲜半岛北部和满洲);安南(679年设立,主要守卫越南地区);北庭(7...

全部展开

由于唐朝国力强大,其与周边各国都有密切的关系。早期各国由于慑于唐朝的国威,与唐朝关系比较友好。后期由于唐朝国力衰弱,关系也时战时和反复不定。唐朝早期在边境上设立六个都护府,分别是:安西(640年设立,主要负责天山以南地区的守备);安北(647年设立,主要守卫漠北);单于(650年设立,主要守卫漠南);安东(668年设立,主要守卫朝鲜半岛北部和满洲);安南(679年设立,主要守卫越南地区);北庭(701年设立,主要守卫天山以北地区)。
贞观三年,唐朝大败东突厥军队,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大量突厥人迁到长安,各游牧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了西突厥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朝门庭。显庆二年,西突厥也被唐朝所灭亡(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西域至此均为唐朝所有,唐朝与当时的另一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的联系也更密切了。但是到了八世纪中叶以后,唐朝在与阿拉伯帝国的交战中屡屡挫败,唐朝势力也基本退出了中亚沙漠地区。682年,突厥复国,但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以至于半世纪后又被铁勒一部回纥所灭。回纥与唐朝长期关系友好,还曾派军队帮助唐朝剿灭安史叛军。由于得到唐的支持,回纥接替突厥成为了大漠南北的主要力量,直到开成五年(840年),回鹘(回纥于贞元五年改名)因为天灾连年以及内部纷争被黠戛斯所灭。
与唐朝对峙的另一大国是吐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后,一直向唐朝提亲。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到柏海迎接。文成公主将蚕等中原特有的事物带入吐蕃,中国的风俗同时也传入吐蕃,一些吐蕃的大臣改穿丝绸服饰。文成公主的嫁妆中还有一批工匠,这些工匠将中原的建筑形式融入吐蕃的建筑形式,大昭寺是其中代表。吐蕃的历法也参考了唐朝的历法。从此之后,唐蕃两国虽然尚算良好,但也时有摩擦。神龙二年,由于吐蕃军事失利,便主动与唐修好,双方使臣在长安会盟。史称神龙会盟。唐中宗应允,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但是,实际上吐蕃也在秣马厉兵,积极备战。714年,吐蕃向唐朝要求重划边界,修改盟书,被唐朝拒绝。两国因此交战,吐蕃兵败,于是又主动求和谈判。开元廿年,两国再次会盟,两国决定以赤岭为界限。734年正式立碑。但好景不长,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吐蕃开始骄横。建中年间其要求与唐确立甥舅之国的关系,而不用臣国之礼。783年,两国在清水会盟,这次会盟基本满足吐蕃的要求,两国改以贺兰山为界。787年,唐蕃又会盟于平凉,吐蕃预备进行劫盟,结果唐朝除了主盟官员外,其余六十多名官员都被扣押。唐军死五百多人,被俘一千多人,史称平凉劫盟。长庆元年,吐蕃内部分裂,国势衰弱,再次请求与唐和盟。最后两国在长安西郊进行会盟,重新确定了清水会盟确立的边界。史称长庆会盟,从此之后,两国关系一直比较和平,也都无力再战。
七世纪后,南诏统一了云南地区。唐朝与南诏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南诏一度长期与吐蕃合作,一同进攻唐朝。但779年后,吐蕃南诏联军攻唐失败,南诏军元气大伤,吐蕃又迁怒南诏。两国从此矛盾加深。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是到820年代后,由于南诏王权旁落,两国又开始爆发战争。829年,南诏倾全国之兵力进攻唐朝,一度逼近成都,但是最后因为害怕唐朝报复而又修好。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依然是和战相间,直到双双覆灭。
在东北边境上。唐朝与渤海国“车书本一家”,之间一直互动频繁,多名渤海贵族子弟曾到长安学习。唐朝与新罗和日本关系一直密切。新罗派大量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其中的崔致远还中了进士。中国的文化也大量传入新罗。两国在边境之间商贸往来也非常频繁。日本先后派遣了十三次遣唐使,每次使团规模都在百人以上,著名的留学生有阿倍仲麻吕等。日本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部首演变而来。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最后终于成功。此外,唐朝与东南亚和南亚的真腊、室利佛逝、骠、狮子国、天竺等国家也关系密切。玄奘和义净西域求法,所著《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唐代两部重要的中外关系史著作。唐朝的建筑与歌舞也吸收了天竺的风格。唐朝与中西亚的“昭武九姓”、吐火罗、波斯、大食(阿拉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之间也有往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