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到一战期间各国国际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32:25
普法战争到一战期间各国国际关系

普法战争到一战期间各国国际关系
普法战争到一战期间各国国际关系

普法战争到一战期间各国国际关系
从普法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即1871-1918年为近代国际关系的第二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称为帝国主义时期的国际关系,具有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特点.其主要内容有 :德法两国围绕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形成一个国际矛盾焦点;在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转向 近东,俄国向巴尔干扩张,加剧了俄国同奥匈帝国,俄、奥同奥斯曼帝国的矛盾,形成了另一个国际矛盾焦点.1875-1878年的东方危机和俄土战争,为德国、英国插手巴尔干提供了 机会.1878年的柏林会议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由于法德矛盾发展,欧洲形成第一个军事 集团--德奥同盟和德奥意三国同盟.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帝国主义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瓜分世界.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瓜分非洲和对亚洲争夺的高潮.经过短短30年的时间,非洲就被它们瓜分完毕,它们还在亚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发生三次帝国主义战争.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膨胀,德国同英、法、俄都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到了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促使英国放弃“光辉孤立”政策,向法俄集团靠拢,英法俄三国协约在1904-1907年形成.由于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年中,国际形势极为紧张,不断发生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主要有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意土战争、两次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由于大国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欧洲的火药库.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奥匈和塞尔维亚的双边关系问题成为两大集团关系问题.奥匈和塞尔维亚分别征询盟国德、俄的意见.德国和法俄都明确表示了支持盟国进行战争的态度.特别是德奥集团认为,德奥备战比法俄充分,发动战争时机有利.英国实行的两面政策,更推动了德奥统治集团发动大战的决心.在两大军事集团存在、并都准备打大战的情况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日本、意大利和巴尔干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先后参战.战争初期美国宣布中立,战争后期对德奥宣战.这是战争形势发展有利于协约国的原因之一.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1917年11月7日,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率先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呼吁立即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大战后期各国出现的反战运动和革命形势加速了大战的结束.德奥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失败.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先后投降.1918年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已无力打下去,不得不同法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宣布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英法虽在大战中获胜,但遭到削弱.惟有美国在战争中发了军火财,实力增强.国际关系发生新的力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