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找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100字左右)郑和下西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长征、新中国成立、新航路开辟、百日维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2:43:33
帮我找找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100字左右)郑和下西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长征、新中国成立、新航路开辟、百日维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帮我找找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100字左右)郑和下西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长征、新中国成立、新航路开辟、百日维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帮我找找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100字左右)
郑和下西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长征、新中国成立、新航路开辟、百日维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帮我找找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100字左右)郑和下西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长征、新中国成立、新航路开辟、百日维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东海,称为涨海. 从1405年到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五四运动: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缩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摧毁了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在亚洲的一个侵略基地,而且是给帝国主义的一个沉重打击,大大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信心和勇气.新中国的成立,有力地冲击了旧殖民统治,为正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被压近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树立了榜样,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并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最终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新中国以和平民主力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对于世界历史的进程和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时,雅尔塔体制正在加快实施,美苏达成了损害中国主权利益的秘密协定,划分了势力范围.新中国的诞生,粉碎了美国控制中国的图谋,苏联也不得不放弃在中国东北的特权.这是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冲击,促进了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是指欧洲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新航路开辟运动影响重大,他改变了各州间基本封闭的状况,为后来欧洲的掠夺和三角贸易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市场.但另一方面,他也给美洲和亚洲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以如何看待新航路运动,要从两方面对待.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支持新政的光绪推行速度过快,因此变法被相对保守势力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慈禧太后因此获得实权.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