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的全部含义李商隐的《锦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4:09:29
《锦瑟》的全部含义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的全部含义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的全部含义
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的全部含义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胡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这首《锦瑟》究竟写的是什么,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咏锦瑟这种乐器的,有说是悼亡的,有说是自题诗集之首的,有说是怀恋人家婢女的,有说是自伤身世的,有说是悲叹时局的,等等等等,相互之间差距极大,却又似乎都言之成理,而细究之下,又都持之乏据.于是,有人叹曰:“一篇《锦瑟》解人难!”有鉴于此,聪明人便来了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根据诗歌创作的特点,指出,诗未必要缘事而发,诗就是诗本身,不一定非要考察出写作背景来才算是懂;对这首《锦瑟》,既然歧见丛出,难于定一,又不能把诗人拉出来质问,那就不必硬要弄清楚它写的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儿,只要能体会到诗本身提供给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就够了.
说的有理.但我认为,这是“用诗”之法,却非解诗之法,要解诗,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较较真儿的好.古人自然也有不“缘事而发”的诗,但写法却与现代派作品不同,而是先把某种总体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凝聚成哲理,再用玄言诗或后世所谓哲理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直接表达“感受”和“体验”的原生态的作品,恐怕是难以找到的,至少在李商隐及其以前的时代是这样.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这首《锦瑟》是不是个例外呢?不是例外,我以为.通过分析比较各家之说,我发现,人们在阐释这首诗的时候,都步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都企图从语言逻辑上辨明诗意,而这首诗却不是按语言逻辑来构思的.照直说吧,这是一首状乐之作,是按音乐的“逻辑”创作出来的.
很多人都把此诗的第一联看作比兴,而实际上,这一联不是比兴,而是赋,“一弦一柱”即是“一声一声”之意.这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弦弦掩抑声声思”类似.不同的是,白诗此句说的是琵琶女自己在用音乐倾诉,李诗此句则是说,锦瑟的一声声弹奏,引动“我”——音乐欣赏者——对“华年”的追思,而“我”又把这种华年之思投射到锦瑟上,仿佛是锦瑟在“思”似的,于是有了“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一句(“思华年”三字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以下两联便用四组意象来描绘乐曲:先是令人茫然自失,如庄生梦蝶;接着,曲调变为杜鹃的令人感伤的鸣叫;然后是柔宛凄清,仿佛鲛人的珠泪滴落在月夜的海上(对比《琵琶行》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最后,乐曲在良玉生烟般的飘渺意境中结束.两联四句之间,起联接作用的是音乐的旋律,不是事理逻辑.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箜篌引》等状乐名作不同,《锦瑟》在描写音乐的时候,不是单纯为音乐选配合适的意象(尽管在这一点上也做得很精妙),还融入了诗人自己的由音乐引动的身世之感(“思华年”一一这是由该诗柔婉舒缓的节奏和凄清幽美的意象传达出来的,即便是“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也给人以饱含热泪之感).但,只是“感”而已,因为是和难以言传的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所以不能确指坐实究竟“思”的是哪一年、什么事儿.不止读者,作者只怕也是如此.从诗里可以看出,这具锦瑟当时演奏的很可能是一支较为感伤幽怨的曲子,它与诗人的心灵极为合拍,以至于诗人在咏唱之时,几乎忘了是在描写乐曲还是在表达自己了,两者水乳交融,恰在可解(身世之感)、不可解(音乐)之间,因而使人产生了歧见.这是造成理解困难的主要原因.
另外,作者采用的七律这种体裁,不象歌行体那样适合铺张,对音乐的具体演奏过程处理得比较简约(只“一弦一柱”四字而已),这也是造成诗意不够明朗的一个原因.假如我们把上面提到的那几首诗中描写音乐的句子浓缩成同样的形式,再换上比较含蓄的题目,在本事不明的情况下,肯定也会产生歧见的.对此,方家不妨试试.
结尾一联写的是乐曲留给诗人的余韵,也是抒发对乐曲的总体感受:由音乐引动的对“华年”的追思,是那样的悠远飘渺,不可捉摸,而又亲切甜蜜,令人感伤.这正是人们在欣赏此类音乐时常会有的感受.
很多人谈到了第一句中的“无端”一词,不少还是把它当作重点来谈的.这里不妨说说我的看法.前面既说它是一首状乐诗,那么,它必定写于听完音乐之后,诗人还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情境氛围之中,此时再审视演奏音乐的乐器,自会很容易地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至于如何“异”,只怕也是难以言传的,于是就有了这个“天问”式的“无端”.
一位美籍华裔学者这样评价李商隐的诗:形式华美,感情热烈,格调忧郁,与欧洲巴洛克风格类似.这既是对李商隐诗风的描述,也可看作是对诗人气质的描述.这种气质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就是难以对事物做出不带感情的、冷静客观的描写(不是说他绝对不能).这正是作为状乐之作的这首《锦瑟》,在写法上与韩愈、白居易、李贺等人的同类作品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