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与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6:27:11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与过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与过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与过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与过

功,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我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过,秦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阿房宫(其实没建),秦始皇驾崩后尸体腐烂,秦二世用工七十二万人(虚数,表明人数众多).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统一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每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虽然有人辩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万这个数量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来说,这个比例也是很惊人的.朝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仅一个前殿的面积就达到了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秦朝此宫殿仅完成地基而已.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宫女总人数,据三辅旧事记载: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并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绝大部分都被迫殉葬.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仅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就可看出当年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担之重.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巿(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功,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无大过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缔造了大一统盛世。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一、政治方面:a、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b、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如董仲舒、桑弘羊等,辅佐朝政。c、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
二、经济方面:a将煮盐铸铁造钱权利收归于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b、打击大...

全部展开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缔造了大一统盛世。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一、政治方面:a、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b、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如董仲舒、桑弘羊等,辅佐朝政。c、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
二、经济方面:a将煮盐铸铁造钱权利收归于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b、打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思想文化方面:a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学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四、在军事方面:a、派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进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率领汉军主力在“漠北战役”,取得战略决定性的胜利,,解除了匈奴对于北方长期的威胁。b、进军西南,平定闽粤。设立郡县加强与内地的联系;c、 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与西域各国交往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帝的过失:1、 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得国库空虚;2、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封禅求仙挥霍无度;3、汉武帝外儒内法,权力欲望极强,迷信自我意志;4、开疆拓土,征伐匈奴致使税赋徭役繁重,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总之汉武帝晚年社会动荡,几乎成为危局。面对自己造成的危局,他深刻反省。颁发《轮台罪己诏》以检讨承认过失,并且停止征伐,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民政策。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