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生命中的一次感动》 题材写了开头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感动过~(>_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1:34:31
作文《生命中的一次感动》 题材写了开头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感动过~(>_

作文《生命中的一次感动》 题材写了开头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感动过~(>_
作文《生命中的一次感动》 题材
写了开头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感动过~(>_

作文《生命中的一次感动》 题材写了开头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感动过~(>_
自力更生把


生命教育,看上去好像是一个新的热点,其实不然,教育与生命的关系从来都是非常紧密的,教育不可能脱离生命而存在。我们今天关注生命教育,是期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到让教育回归生命的行动中来。教育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途径。所以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它还应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给每个学生的生命以自由与幸福,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不断丰满自己的生命。在这个过...

全部展开


生命教育,看上去好像是一个新的热点,其实不然,教育与生命的关系从来都是非常紧密的,教育不可能脱离生命而存在。我们今天关注生命教育,是期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到让教育回归生命的行动中来。教育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途径。所以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它还应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给每个学生的生命以自由与幸福,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不断丰满自己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用心思考生命的方向,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乐趣和意义,精心经营生命,使生命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带给学生两样东西:一是对生命的情感,二是关爱生命的能力。
所以,生命教育其实蕴含两层含义:一是用心爱护生命,珍视与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让生命免受伤害;二是用心经营生命,发掘生命意义,思考生命方向,实现生命价值,使生命得到成长与发展。因此,在构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我们采用横向和纵向两个框架。从横向来说,生命教育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预防性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免受伤害,如危机应对心理和技巧;另一部分是发展性的内容,就是协助学生充实和发展生命,如发掘生命潜能、提升自我意识、进行生涯规划等。纵向则是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如高一年级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学会自我调适和转变,所以我们主要围绕自我意识、情绪辅导、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四部分开展教学;高二年级主要是探讨青春期情感、危机应对和死亡问题,所以分为爱、梦想和价值三部分;高三年级则是开展高考心理和升学辅导两大块。三个年级的教学均贯穿尊重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活动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难道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珍惜和发展生命吗?我觉得不尽如此,因为高中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容易带着一种怀疑和逆反的情绪来对待教师告诉他们的东西,一旦他们感觉到教师是在“叫”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距离和排斥,反倒可能导致“你说不能做我偏要去做”的结果。因此,我在和学生探讨生命话题的时候,主要是采取诱导和转换的方式。
1.诱导。指给出一些具体的话题,让学生不知不觉地通过讨论、体验和感受,领悟出我想表达的观点。由于这些观点是从他们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我只是再加以整理提炼而已,所以学生不会觉得是我强加给他们的,自然更容易接受。
例:关于“如果爱”的话题
在“如果爱”这个话题中,我并不直接涉及“早恋”的对错问题,连“早恋”这个词也不提及,我就是跟学生谈“爱”。整节课其实很简单,课一开始,我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老虎与美女”的故事,让男女生分别站在男女主人公的角度谈他们的选择。回答本身无所谓标准答案,但折射出每个人对爱的态度,从而引出讨论的话题——什么是爱和对未来伴侣的期望。
我把学生的讨论结果全部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慢慢揭开这些话题背后的意思。在思考如何发布“征婚广告”时,学生只想着对异性提要求,但我的真实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异性的需求,思考自身应该怎样努力才能具备异性期望的素质(这些素质都是他们自己提炼出来的),从而赢得爱和理想伴侣的青睐。从学生们安静专注的眼神中,我看出他们在思考,在品味。尽管我并没有说现在还不适合谈恋爱,但学生们已经领悟到什么时候开始一份爱才是合适的,也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增强爱的竞争力。
在课的结尾,我赞赏学生领会到了爱的真谛(因为他们说爱是理解、包容、幸福、彼此支持、欣赏、信赖和尊重等,没人说爱是游戏、是痛苦、是伤害、是颓废),这既是对学生态度的肯定,也为下一个话题“真爱值得等待”埋下了伏笔。
例:关于“真爱值得等待”的话题
“真爱值得等待”是探讨婚前性行为的。我觉得,也许同龄人的经历比我的讲述更能引发学生的感受,所以我先让学生阅读一位少女妈妈在流产前的反思和观看有关少女怀孕和流产的短片——《新闻调查:长大未成人》,学生在惊叹、心疼、惋惜的同时,对青春期的冲动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们讨论诸如“你期望你未来的伴侣是处男/处女吗?为什么?”“你们怎么看待婚前性行为?”“冲动时除了考虑自己的感受,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婚前性行为有哪些可能的后果?”“婚前性行为吃亏的只是女生吗?对男生有什么影响?”在学生们有所判断的基础上,我再亮出我个人的态度:性不能离开爱的基础,建立在爱与责任上的性是美好的,否则就是痛苦与伤害。不光是在婚前,婚后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免受伤害。最后我对学生说:“如果你真的爱她,就请你好好尊重她、呵护她,不要让她受到任何伤害;如果他真的爱你,他也会尊重你、呵护你、爱惜你,不会让你受到一点伤害。”我想学生会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例:关于“当爱敲门”的话题
在学生对爱与性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态度后,我再引入“当爱敲门”的话题。我设计了“如何既明确又巧妙地拒绝对方的爱慕”、“怎样化解单相思”、“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如何处理分手和失恋”等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其实,回答问题的本身就给学生们提供了思考和行动的方向与指导,还有什么比同伴辅导更有效的教学呢?
2.转换。指对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结论的话题,我另辟蹊径来探讨,以免老生常谈,课还没开始,学生就知道你想说什么,心理上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尤其是对一些学生本来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问题,我从来都是避其锋芒,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角度入手。再以“如果爱”这个话题为例,学生都知道老师是反对(至少是不提倡)他们早恋的,我个人的态度也认为他们现在不适合谈恋爱,但如果我直接表明我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并不会有什么新的影响。所以我根本就不涉及高中阶段是否可以谈恋爱这个问题,连“早恋”和“高中阶段”这些词都不涉及,我就是跟学生谈关于爱的问题,让他们在讨论什么是爱和对未来伴侣期望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出合适的恋爱时机。对于那些已经恋爱的同学,我在祝福他们的同时,善意地稍作一些提醒,学生们反倒容易接受我那似有若无的观点。所以我相信,告诉学生“要做负责、健康、安全的决定,采取负责、健康、安全的行为”比跟他们说“不要谈恋爱”、“不要越轨”更有影响力。
再如,在讨论学生上网的问题时,我没有丝毫的指责与反对,相反,我把这个话题纳入“梦想”这个单元,因为我知道喜欢或沉湎于网络的学生并不纯粹是为玩而玩,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求上进,而是在上网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缺乏自信、人际交往不佳、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接纳和成功等遗憾,所以网络就成为他们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途径。从这个角度入手的时候,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认可与接受。网络是什么?究竟是实现梦想的平台还是让你欲罢不能的魔网?在肯定网络好处,又体谅学生身不由己的苦楚的基础上,再和他们探讨实现梦想的两种方式——现实和虚拟——的可能性,学生们就容易接受“选择性上网”的观点。但这五个字其实我压根就没提,我只告诉他们,网络是丰富生活的一个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替代;网络可以承载你的梦想,但有的梦想能够实现,有的梦想永远都只是虚拟;聪明的你应该懂得如何取舍,避免自己“越陷越深越迷茫”。我相信已经懂事的他们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
在这些过程中,我不是专家和教导,而是以一个在经历生命历程的人的身份,和一群同样正在经历生命历程的少男少女们一起探讨这些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在这些知识经验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我想,这对学生的意义更大。

收起